-
“双碳”政策加码 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按下“加速键”
2022/1/14 10:12: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期,有关 “碳达峰” “碳中和”的政策密集发布。 可以看到,10月24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10月26近期,有关 “碳达峰” “碳中和”的政策密集发布。
可以看到,10月24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经中国工业报梳理发现,这些政策均谈到 “新能源汽车”,例如,“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 “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内容。
政策之下,舆论惊呼 “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的时代真的要来了”“新能源车正在革命燃油车”等。如此反映,这说明:新能源车发展将迎来加速度,向燃油车说 “再见”的时间,或许比预期更快。
政策支持 新能源车销量屡创新高
据特斯拉中国透露,9月共创造出5.6万辆的月度销量新纪录,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94%。 “相当于每46秒就卖一辆车。”针对今年9月的业绩表现,特斯拉中国发布称。特斯拉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之高。
据商务部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4倍。9月份,销量35.7万辆,同比增长1.5倍,再次刷新单月历史纪录。
事实上,这一趋势已延续多年。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文件中,曾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有了明确的界定: “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步伐加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行业研究专家严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制定相应的规划和举措。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有关 “碳中和” “碳达峰”政策的密集发布,势必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未来,像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公司一定能够创造更高的销售纪录。”严凯认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势所趋 替代燃油车或加速
“该买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一直困扰消费者。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热卖的同时,不少消费者对其便捷性、性能等方面仍存在不信任。不过,这一现象正在改变。
10月12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0分 (满分100分),与燃油汽车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80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提高2分,连续6年增长。“之前,我开的是一款中高端的传统燃油车,今年3月接触新能源汽车。”山东的特斯拉车主刘先生表示,他所驾驶的Model3加速流畅,非常适合新手开,比燃油车少了很多顿挫感。新能源汽车车主北京徐先生则认为,电动车驾驶方面优点主要是提速更直接,没有变速箱的控制。
正是基于这一满意度,如今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在提高。乘联会今年10月发布称,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为21.1%,今年前9个月的渗透率12.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经过几年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宣传,几乎没有人会怀疑电动车取代燃油车这个趋势。”严凯认为,大家的关注点主要在时间的长短上。
瑞信发布最新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2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高至43%。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将达到50%。
有业内人士则分析称,这几天发布的相关政策,像一剂强心剂,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新能源市场,将加速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
除了国家政策层面,从行业层面来看,还有一大 “加速利器”。“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发挥了鲶鱼效应,效果是极其明显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特斯拉的产品技术和设计理念比较先进,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特斯拉对中国产业链拉动作用特别大,尤其是对电池、电机、电池正负极材料等的推动。
崔东树还表示,特斯拉还通过降价实现快速的增长。降价效应对车市有很好地促进意义,使整个车市价格进一步下探,使燃油车被新能源车替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祁晓玲)
转自:中国工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