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惠生:探索“魂体合一”的文化传播形式
2014/4/24 18:27:4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翟惠生:探索“魂体合一”的文化传播形式4月22日9:00,中国记协举办“传承中华文化 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 品味汉字》研讨会”。本次会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剖析交流《于丹 品味汉字》栏目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切入点,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国家价值观、民族价值观、百姓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成功做法,推进新闻媒体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提升文化凝聚力。三项学习教育专网、新华网现场图文直播。[中国记协党组书记 翟惠生]大家都谈的很丰富,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如果说于丹教授以天人合一为开始,解读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本质的话,我们今天这个座谈会通过徐滔、于丹和诸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的发言,实际上揭示了新闻传播当中“魂体合一”是可以成功的道理。讲清楚了“魂”是什么,“魂”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个层次,对党而言是理念信仰,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媒体而言是以党性原则和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相统一,“体”我指是在座的,所有人都包括。
但是这个“魂”怎么找?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有人不敢提这个“魂”,不理智气壮,没有自信,而且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魂”,所以我说没有“体”的魂是孤魂,而没有“魂”的“体”是僵尸,这个道理很简单。北京电视台做这档节目,我觉得把理想信仰、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有我们党性原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相统一的这个“魂”从汉字这个角度去阐释,说的很好,王丹彦刚才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实际上我们可以传播“魂”一些的东西,所谓记忆符号,确实受到了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严重冲击。这个冲击我很赞同刚才何教授说的,冲击是好事,不是坏事,只能冲击表象,不能冲击本质,我们可以借助它更好地传播我们的东西,那只是手段而已,科技传播就要手段。所以北京电视台做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觉得把“魂”是抓住了。
再说它的“体”,就是这种电视的讲述节目,《档案》这个节目本身就是北京电视台的创造,新闻新闻,新发生的事叫新闻,过去发生的历史勾陈拿出来还是新闻。《档案》这个节目收视率很高,也很吸引我,后来这个节目有点单一。请于丹来做这个节目,又把这个节目进行了创新,嫁接在《档案》基础上,确实给我们很深的启迪。
启迪在哪儿,我们说搞文化传播的人首先必须要懂文化,要传播真文化,不能传播假文化,要传播对大众有启迪的文化,不能传播惑众的问题,文化的本质、本源必须把住,不能让那些本来是没有文化的人走上了荧幕,这是我们过去几年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要不然怎么出现低俗、媚俗。现在有的地方电视台还在播这种害人的节目,我们把于丹教授请来为的是要让懂文化的人讲内行话,让不懂文化的人第一次接触的就是真文化,这就是对大众的引导。我们说传播文化,但是怎么传播这个“体”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我在这儿也提一个建议,我希望北京电视台这个节目,或者是一个阶段的节目能够持续下去,刚才何老师提了一个建议,比如现在的节目里面能不能给一个于丹长期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星期有一天就叫于丹时间,讲字也好,或者是其他什么。除了于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大家可请。总而言之,因为现在电视传播还是霸王传播,尽管互联网是获得信息的一个超市。
何以见得,我们这次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就在新闻联播播了一下举报电话比什么都管用,第二三天就好几百电话。原来怎么说、怎么公告都没有用。所以电视荧幕这种传播确实挺霸王传播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做这样一些议题。我们中国记协愿意搭建平台,把好经验、好做法再传播出去,我们一定做力所能及的,这绝不是走形式,我希望今天到场的媒体对"“魂体合一”的传播应该好好地进行报道,把背后的故事、内涵都挖掘出来。希望我们媒体也反“四风”,不要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假字画、没有质量的戏曲、歌曲为什么那么泛滥,说实在话是大众对文化内涵的不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跟我们媒体传播太有关系了。我去院团,娱记根本不看节目,拿着新闻稿就走,除了追星、说明星的那些八卦,别的什么都不会说,什么也不会讲,因为他的视角就盯在那儿,它不是阳春白雪。
我觉得在于丹时间里,应该把要传播的东西用多种形式传播出去,我赞成何老师的说法不要排斥电脑,把电脑加进来以后,让大家明白电脑照样被中国文字所驾驭,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