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台4500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诞生记
2014/5/6 13:13:3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首台4500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诞生记公元2014年4月18日清晨,中国南海中央海盆,东经114度36分,北纬13度13分。阳光灿灿,海风习习。
深蓝色的中国“海洋六号”科考船开启了动力定位系统,在深蓝色的海面上几乎纹丝不动地等待着“海马号”入水。此处,是中国南海中央海盆最深处,水深4500多米……
后甲板的绞车在转动。身材健壮、声音洪亮的项目长陶军手持对讲机,发出了一道道清晰果断的指令。重达五吨多的“海马”号潜水器被一条拳头粗细的脐带缆稳稳吊起,紧扣在门形吊的蘑菇状止荡器上,慢慢向船尾海面倾斜。“放缆!”悬空的潜水器缓缓入水。此刻,上部的浮力材料发挥了作用,五吨多的潜水器在海面上下漂浮。项目长并没有即刻发令下潜,而是让“海马”号在海面漂浮片刻。待一切无误了,陶军下令“下潜!”只见“海马号”四周翻腾着雪白的浪花,渐渐向南海深处潜隐而去……
“海马号”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简称“海马”号ROV)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作业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深海强作业型潜水器系统。这次海上试验,是“海马”号在完成总装联调、水池试验和连续两个多月十多次的海上摸底试验之后,开展的第3航次海上试验。这个航次中,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委派的验收专家组将进行海上现场验收。这对“海马”号ROV和他的作业母船“海洋六号”而言,无疑是一次深海大考。
甲板上,海试总指挥杨胜雄、验收专家组组长徐文、国土资源部代表马岩以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参试单位的专家们,静静伫立,目送“海马”号潜入深海。专家行列中,还有一位中年女性,沉静中略显激动,自信里蕴含期待。她就是我国潜水器技术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连琏。她说,为了这一天,我们拼搏了六年!
大海,播下梦的种子
大海,是人类一个永远追求的梦,从岸边垂钓,到木筏逐流;从扬帆远航,到海底探险。自从有了族群和国家,人类就开始了对大海的耕耘。
200多年前,西方社会爆发了一场伟大的改天换地的工业革命,他们走出国门,建造大船,组织商队和贸易公司,进行航海探险,到世界各地寻找商业机会,掠夺金钱、土地和劳动力……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几代中国皇帝,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大变动、大转折,茫然无知,毫无准备,自持“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拒绝开放。“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近两百年的闭关自守,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拉开了……
21世纪,被誉为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已经远离海洋的中国,向何处去?这是历史的考问!
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其中约240多平方公里在中国南海。在中国的管辖海域里,至今仍有岛屿主权纷争,海底宝藏被垂涎觊觎。
历史之耻,民族之耻,国家之耻,海洋之耻。中国的海洋科学家们,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群体!
中国,终于到了关注海洋、经略海洋的时代!
面对海洋:中国筑梦863
199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实施后的第十个年头,设立了第八个领域——海洋技术领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海局)率先启动了第一个项目“海底多波束探测技术研究”。从此,海洋与中国高技术研究有了新的关联,广海局也就此与863结缘。
海洋是国家综合实力和高科技的竞技场,深海作业系统是重要的海洋探查和作业平台。它的研发使用,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是,能够自主研发这类系统的国家依旧寥寥无几。美、日、俄、法等国家已拥有从先进的水面支持母船到可下潜3000米—11000米的潜水器系列装备。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探查技术装备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突破深海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瓶颈,成为当务之急。“十一五”期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经过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 2008年底启动了重点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2009年,科技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将这一项目纳入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之中。
4500米,是中国南海中央海盆的深度,更是一个具有中国海域特点的深度。这一深度,可以覆盖我国南海98%的海域,以及国际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富集区和绝大部分的热液硫化物富集区。研制这一深度级别的深海运载和作业设备,能够满足我国绝大部分深海探测和作业的相关需求。
为了改变“重成果轻应用”的科研工作局面,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确立了以用户为核心的业主制管理机制,对重点项目“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提出了直接服务于深海资源探查应用的目标,并委托国土资源部作为项目主持部门,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业主单位,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化工研究院及同济大学共同承担研制工作,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力促深海设备的工程化和实用化。科技日报
- 上一篇:我国水溶性硅钢片绝缘漆实现产业化生产
- 下一篇:兰州吉利获批国家首款甲醇新能源车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