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洪滨:新常态下的商学院逻辑
2015/1/5 14:22:3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即使在有100年MBA历史的美国,MBA也经历过早期不被接受,后来慢慢被企业界接受的过程,而商学院教育也是在企业界的批评和质疑声中,不断改进的。然而,新问题来即使在有100年MBA历史的美国,MBA也经历过早期不被接受,后来慢慢被企业界接受的过程,而商学院教育也是在企业界的批评和质疑声中,不断改进的。
然而,新问题来了。几年前,著名的免费MOOC提供商可汗学院(KhanAcademy)和EdX出现了。人们不禁要问,在互联网时代,在全民创业的中国,学费高昂的商学院还有价值吗?
23年前,蔡洪滨在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北大经济管理系硕士毕业。1991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和许多同学一样,蔡洪滨选择了出国留学。当时,他对国外的情况所知甚少,对出国干什么,完全不清楚。然而,在斯坦福大学写博士论文,做研究的过程中,他对于学术研究着了迷,并打算从事教育事业。
博士毕业后,蔡洪滨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耶鲁大学任教。2005年,蔡洪滨应邀回到北京大学,并于2010年12月当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光华管理学院开创了国内第一批MBA项目,也创造了国内第一个EMBA项目。2015年是光华管理学院成立30年周年。就此本刊专访了蔡洪滨教授,并就亚太经济格局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商学院教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亚太新格局
CE: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微弱,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分化,一系列新挑战接连涌现。亚太地区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呢?
蔡洪滨:近年来,以中日韩自贸协定(FTA)、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亚太出现了大量自由贸易协定并行发展的局面。对这一趋势,各方判断臧否不一。担心者认为,这些贸易协定间遵循不同规则,存在相互竞争。在加速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同时,也会导致区域合作碎片化,甚至出现反全球化等诸多问题。
确实,在这些区域协定之间,难免有各个主导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甚至相互较劲。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区域协定的涌现也有合理和正面的意义:第一,区域协定的目标,都是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它们的共性,是更进一步推动贸易经济合作。这一趋势有经济上的内在逻辑,也符合全球化本质。第二,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合作框架,往往都是从地理、文化、经济联系等比较接近的周边国家间开始起步,逐步最终完成的。对于参与其中的各个国家来说,相近性可以让它们在贸易、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整合做得更为彻底。第三,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经贸一体化实践中,欧盟是做得相对深入的案例,但并没有人认为,欧盟正在变成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它的开放性,实际是增强的。因此,如果区域性经贸谈判的目的不是关门落锁,排斥与其他地区经贸往来的话,应该不会出现所谓的“小圈子”效应。
- 上一篇:吴敬琏:中国未来靠投资拉动的模式不可取
- 下一篇:当周鸿祎与邓超一起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