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分析
2018/9/20 10:36:0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数字经济发展 1.数字经济的定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它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数字经济发展
1.数字经济的定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它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包容、创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数据是要素,网络是载体,融合转型是动力。
数字经济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即数字产业,包括纯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如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数字化产业,包括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如数控机床、共享经济等,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以数字化丰富要素供给,以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意义重大,机遇难得。
2.数字经济的特征
数字经济受四大定律的影响,第一个是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第二个是摩尔定律,价格不变,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第三个是贝尔定律,计算机能力不变,每18个月处理器的价格和体积减少一半;第四个是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所以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类似于马太效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6大特征:
特征一:数据信息资源逐步成为新的关键要素资源;
特征二: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特征三:平台化是数字经济主要产业组织形态;
特征四:产业融合是数字经济主要表现形式;
特征五:多元共治是数字经济时代必然的治理要求;
特征六:网络空间成为驱动实体世界变革的关键力量。
3.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亿,占当年GDP比重的32.9%,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另外据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8.5万亿(美元)。
2005——2017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增速平稳,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加速增长。
数字经济在各行业渗透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各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呈现出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的典型特征。
从这三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数字经济在各行业的渗透程度仍有待加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数字化基础薄弱、平台支撑不足、安全隐患突出和环境有待优化等特点。
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平台商业成熟度存在一定差距;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从虚拟空间向物理世界蔓延扩散;不规范经营、不正当竞争、数据保护风险等问题凸显。
▌数字经济战略
自2001年南非电子政府·数字未来,公共服务的IT政策框架出台,到2012年美国数字政府,再到2017年英国政府发布《数字英国战略》,包括印度、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陆续发布数字经济战略。
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关于数字经济战略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两年尤其以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中国制造2025”最具代表性,三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又各有特点。
1.德国的“工业4.0”
德国“工业4.0”的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从事作业的机器人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将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继续保持德国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2.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但是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
3.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由国务院提出的建设中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制造2025’不只搞装备制造业,而是要用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的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中国数字经济政策演进历程
中国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经历数年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战略越来越清晰。
2012年,云计算作为中国“十二五”发展的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被写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鼓励在电子政务项目中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正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2016年12月7日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提升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作为重要目标,到2020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这是“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在2018年4月20-21日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致贺信指出:“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激发社会各界建设数字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8中国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
2018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数字经济1.0到数字经济2.0,数字技术由计算、存储拓展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无论是数字技术,还是各领域的应用都有巨大的发展。
另外,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公共服务、数字化治理、数字生产力、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等6个维度的进步,逐渐达成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文化、现代经济体系、网络强国的目标。
- 上一篇:10月起实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 下一篇:山东出台意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