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民间投资政策频出 新基建将撬动万亿市场新动能
2020/4/26 12:25:03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当前,新基建被赋予了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使命。但也有专家认为,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潜力仍存在一定难点。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有效需求,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增加供给的机会。当前,新基建被赋予了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使命。但也有专家认为,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潜力仍存在一定难点。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有效需求,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增加供给的机会。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显而易见,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剂猛药,激发民间投资的利好政策也接踵而至。
利好政策频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投资项目受施工天数明显减少、开复工率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1月份-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31.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另外,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影响,过去3个月的经济数据也确实面临着不少困难。
何代欣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波动在所难免,主要经济体都会面临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的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结构性的。其中,传统服务业是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但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局面。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来看,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加速释放。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面临下滑压力时,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近一段时间,央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发民间投资。
记者注意到,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要继续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随后,工信部要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好清欠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4月初,财政部国库司网站披露,截至3月底,2020年发行地方债券共1610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5424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83.5%,包括10829亿元专项债券,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83.9%。
不可否认,此次增加地方债券共16105亿元的规模,对我国稳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
记者还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各地公开推介并已与民间资本签约的项目中,筛选出了前期工作手续比较完备且有贷款等融资需求的项目共638个、总投资近4700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已达2286.05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了930.29亿元。地方上更是加码稳投资,目前已有25个省区市公布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加强投融资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强贷款支持,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量的占比已经超过60%,民间投资的市场敏感性对全社会投资走向具有导向性影响。
新基建成新一轮增长点
当前,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好转,但是随着国外疫情持续上升也给全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新基建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主要目标。
那么,什么是新基建呢?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事实上,新基建近些年来颇受高层关注。从中央层面来看,近几天提到新基建就达到了5次。例如在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多地复工复产加速运行,山东、浙江、河北、江苏等地多个新基建项目也陆续出炉。
“今年的民间投资将会聚焦基础设施建、尤其是新基建,新基建从目前官方来看,包括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服务类、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何代欣说,新基建与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新基建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更加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领域,而不仅仅是生产力。
何代欣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新基建被业内寄于新的希望,能够释放潜力,进一步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旧动能转化。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基建共同推动下,经济稳中求进将实现。
当前,新基建被赋予了带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使命。但也有专家认为,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潜力仍存在一定难点。当前民间资本整体投资意愿仍不强,其根源在于有效投资机会不多,投资回报率不高。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有效需求,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增加供给的机会;同时采取措施,通过降成本来拓宽企业盈利空间,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对民间资本的投资吸引力。
有观点认为,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一方面要使支持民企发展的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切实缓解民企在用工、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要尽快出台足够力度的对冲措施,增强民营企业对宏观经济和所在行业的信心。正所谓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重树发展信心,变“不想投”为“踊跃投”,民间投资的市场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新基建涉及的许多创新技术既有自身特性,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互补和融合集成,从而形成新的新基建体系。因此,以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其发展还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如很多数据中心、云计算都需要取得牌照许可,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许多垂直行业应用(如无人机、无人驾驶、AI辅助医疗等)还需要取得对应行业部门的审批或技术认证等。(记者 梁文艳)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 上一篇:警惕全球抢购中国呼吸机背后的多重风险
- 下一篇:2019年我国原料药进出口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