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需求或现70年来最大降幅
2020/5/25 12:25: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在蔓延,受到各国“封锁”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降低6%左右,创下近70年来最大降幅。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在蔓延,受到各国“封锁”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降低6%左右,创下近70年来最大降幅。
需求“塌方”重挫能源产业
报告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国电力消费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从能源需求下降总量来看,预计创下近70年来的最高值。其中,全球电力需求将降低5%左右,创下自20世纪“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大降幅。报告预测,此次疫情造成的能源需求降幅,将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降幅的7倍。
报告援引过去3个多月全球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相关数据,对今年整体需求做出了测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能源需求同比下降3.8%,这一降幅已经抹去2019年全年能源需求的增长。
报告指出,这次疫情引发的能源需求降低在欧美发达经济体尤为明显。其中,今年欧洲能源需求预计下降11%,美国能源需求则可能下降9%左右。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从绝对数值上来说,这一降幅将是“前所未有的”,相当于全球能源领域失去了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印度的全部需求,或是失去了英国、德国、法国及意大利这四国的能源需求总和。
同时,国际能源署也在一个“更快实现经济复苏”的场景中指出,如果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复工,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降幅将缩减至3.8%,但也可能引发疫情反弹,第二波疫情带来的能源需求降幅将大于6%。
化石能源最受打击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称,对于能源领域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历史性的打击。在当前这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及经济危机中,几乎所有燃料需求都遭到重创,煤炭、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受影响尤为显著。
在原油方面,报告认为,全球原油需求中约有60%来自于汽车驾驶或航空运输,全球各国的“居家令”引发这一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原油需求同比降低1080万桶/日,而今年4月原油需求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至2900万桶/日,整体降至1995年左右的水平。
不过,国际能源署在月度报告中称,随着近日一些国家疫情防控收到成效、陆续开始解除封锁,全年石油需求降幅将有所收窄,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将减少860万桶,降幅比此前预计的收窄69万桶。
报告称,今年全球煤电发电量预计同比下降10%以上,天然气需求则可能下降5%左右。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天然气领域始终保持增长,但今年由于出现暖冬及疫情,天然气价格已创下历史新低。报告指出,天然气需求下降幅度不及原油,主要原因是天然气在全球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尚不及原油,但整体上看,疫情仍对整个天然气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阻断了这一行业过去十年的上涨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行业将是唯一可能保持增长的能源细分领域。“由于成本低廉、灵活性较好等特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将出现上涨,今年一季度陆续有新项目上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有所提升。”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上涨3%,在全球发电供给中占比为28%,较2019年的26%出现小幅上涨。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预测,今年全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上涨1%,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上涨5%左右。然而,分析认为,疫情仍对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涨幅有所“拖累”。
比罗尔指出,目前要预测疫情的长期影响为时尚早,但经过了这番危机,能源行业可能将呈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面貌。
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预测,全球经济活动的骤停也将导致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历史最大降幅。“今年碳排放量不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下降,而且降幅有可能达到二战结束以来历次碳排放量下降总和的两倍。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持续下降,2020年碳排放量将达到306亿吨,较2019年降低近8%。”
比罗尔指出,尽管全球碳排放量出现下降,但以经济下降和人员损失作为代价,这一局面是不值得庆贺的。
“参考2008年金融危机,随着未来经济形势的改善,我们可能就会看到碳排放量的大幅反弹。” 比罗尔说,“但各国政府仍可以利用清洁能源技术作为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电池技术、氢能和碳捕集技术等,并可以在这些领域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增强经济竞争力,引导世界走向更有韧性、更清洁的能源未来。”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是“最能抵御当前危机的能源”,因为无论经济复苏的最终形态如何,它都将经历某种形式的增长。
多家外媒分析认为,各国政府决策者目前的决策将对疫情后的能源工业产生巨大影响,将对复苏起到有较大的作用。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当下各国刺激经济的手段将塑造国家能源未来,但决策者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可再生能源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过于依赖可再生能源。(李丽旻)
转自:中国石化报
- 上一篇:两个“1万亿元”,有何特殊深意?
- 下一篇:新基建为国产高端芯片带来新“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