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车企半年报陆续出炉:行业整体承压 回暖趋势明显
2020/10/25 11:15:55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编前:日前,国内上市车企陆续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因受疫情影响,车企财报普遍表现不理想,但其中也不乏亮点。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梳理各家车企的营收、利润等资金情况,对于编前:日前,国内上市车企陆续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因受疫情影响,车企财报普遍表现不理想,但其中也不乏亮点。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梳理各家车企的营收、利润等资金情况,对于了解企业生存现状、展望下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前景,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截至目前,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车企中已有二十多家发布了上半年的财报或相关预测公告,其中,超过2/3的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下滑,就连一些头部车企也未能幸免。而在少数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车企中,也不完全都是因为业绩向好所致,普遍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
不过,在“绿肥红瘦”之中,部分车企的中期业绩仍存亮点,有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提升,有的二季度实现了大幅增长,这充分彰显出中国车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仍拥有较大韧性与实力。有理由相信,在疫情影响慢慢变淡和消散后,中国汽车工业有望以全新的姿态,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降”成主旋律 降中亦有看点
覆巢之下无完卵。为应对疫情,做好防控工作,我国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都在上半年陷入为期不短的停滞期,这注定了今年车企的半年报普遍不会太好看。但值得关注的是,即便一些头部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都普遍出现了两位数幅度的下降,但财报中仍然有亮点,多多少少透露出企业正在复苏且积极向好的信号。
如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排在国内车企第一位的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37.4亿元,同比下降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3.94亿元,同比下降3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71.76亿元,同比减少42.57%。如果把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业绩分开比较,可以看到,上汽集团正处于稳步回升的态势。据统计,上汽集团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77.94亿元,同比增长0.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3亿元,同比增长31.92%。从数据来看,上汽集团营收和利润下降是因为产品销量的下滑,但在销售方面,上汽集团也有不少亮点:首先,商用车销量达41.9万辆,同比增长5%;其次,上半年共销售完成新能源汽车5.8万辆,这一速度跑赢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约12个百分点;第三,今年1~6月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达到13.2万辆,尤其自主品牌在海外共销售7.9万辆,同比增长17.3%,整车出口销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一。
民营车企的“领头羊”——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同样如此。数据显示,吉利汽车上半财年实现营收368.19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降43%。虽然销量和出口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整体数据也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但从4月开始,吉利汽车销量反弹明显,4~6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20%和21%。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吉利汽车的市占率从年初的6.5%稳定上升至6.7%,并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中国品牌销量第一名的好成绩。长城汽车在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5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0.88%,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1.46亿元,同比下滑24.46%。但进入二季度后,和吉利汽车一样,长城汽车也迅速恢复,尤其是高端皮卡——长城炮4~6月的销量分别为8000辆、1万辆、1.5万辆,持续蝉联高端皮卡销量第一。
少数车企实现增长 挑战不可忽视
由于地处湖北省,东风集团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东风集团今年上半年表现尚可,基本超出预期。8月30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上半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5.76亿元,同比增长4.4%;类比比例合并方式计算,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067.32亿元,同比下降9.7%,总销量共114.45万辆,同比下降16.7%;获得毛利78.16亿元,同比微增0.3%,综合毛利率为15.5%,同比微降0.6%。东风集团之所以营收增加,主要的“功臣”是东风商用车。数据显示,上半年东风商用车销售收入为393.14亿
元,相比去年增加69.5亿元,增幅高达21.5%。对于东风集团来说,当下的薄弱板块主要是东风乘用车以及神龙公司,一直以来这都是让东风集团“头疼”的难题,如果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无法推进上述两大业务出现实质性增长,恐怕将来集团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很难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底气。
作为六大汽车集团之一的长安汽车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挡住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双增长。半年报显示,长安汽车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达26.02亿元,同比暴涨216.17%。不过,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之后,长安汽车今年上半年实际亏损仍然达到了26.17亿元,这主要是受到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拖累。半年报告显示,长安福特在上半年销量和营收都确保增长的前提下,净利润亏损反而达到了11.4亿元。
由于今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增势强劲,因此以商用车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表现也都不错。重组上市后的一汽解放在8月28日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690.9亿元,同比增长16.08%;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增长19.75%;扣非净利润为12.46亿元,同比增长1408.85。在利润率方面,一汽解放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都达到了3.07%和11.45%,对比重组前同期的0.33%和0.12%,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另一家未得到舆论关注的车企江铃汽车也不乏亮点。半年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上升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上升253%。尤为值得指出的是,江铃汽车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转负为正,共计5000万元,同比增长136.6%。也就是说,在挤去“水分”之后,江铃汽车依然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对此,江铃汽车认为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即销量提升和销售结构改善,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与严控费用支出。
虽然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下滑,但比亚迪交出的半年成绩单也算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5.03亿元,同比下降2.7%,净利润达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仍然是比亚迪业务板块的大头,上半年该部分收入达到320.72亿元,同比减少仅为5.62%。不过有业内人士称,比亚迪汽车板块营收同比小幅减少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比亚迪的口罩业务被归入汽车板块,这一领域的收入比较可观。
与上述车企相比,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虽然也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却恐怕很难得到业内的肯定。财报显示,华晨中国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4.5亿元,同比下降23.85%;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40.4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24%。不过分析原因可以看出,华晨营收的高增长仍然功归于华晨宝马。近年来,华晨中国的利润几乎全部来源于华晨宝马,可它越是耀眼,越反衬出自主板块的羸弱和不足。
疫情增加挑战难度 困境下更重视研发
在不少车企公布的半年财报中,均提到了上半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汽集团就在报告中提出:“受疫情冲击,公司经济运行节奏受到影响,经营挑战加大。”吉利汽车也在谈到业绩下滑原因时表示,主要是由于“汽车销量较低以及2020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封城导致生产中断”,但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毛利率只略受影响,相对仍比较稳定。
这并非车企的“托辞”。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疫情还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不小冲击,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行业都遭遇重创,德系三强——大众集团、宝马和戴姆勒在上半年全部出现亏损,通用汽车、本田、日产等也不例外,只有丰田、福特、现代等少数车企实现了盈利,而福特之所以实现盈利还是得益于获得自动驾驶平台公司Argo AI的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影响之下,部分车企仍然选择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这也成为它们财报成绩不太好看的一大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广汽、吉利、长城、比亚迪、北汽蓝谷等几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长城汽车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2.2亿元,同比增长33%;上汽集团则依然是上市车企中研发费用投入最高的汽车企业,上半年研发支出共计58.43亿元。最为不易的要数北汽蓝谷了,上半年仅实现营业总收入31.12亿元,同比下降69.8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8.63亿元,同比下降2814.9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9.89亿元。
与此同时,北汽蓝谷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2.6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59亿元相比,增加64.91%。北汽蓝谷在报告中表示,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
暴跌企业再次印证被淘汰命运
诚然,疫情给车企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冲击,但对于有些企业来说,疫情不该为它们的惨淡现状“背锅”,尤其是一些已经濒临淘汰命运的边缘车企。
*ST海马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海马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4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增长3.06%。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海马汽车累计销量仅为6529辆,较去年同期的14425辆下滑54.74%。
力帆汽车更“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仅为15.84亿元,同比下跌69.42%;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下跌173.99%。今年上半年力帆汽车乘用车板块累计销量仅为1527辆,其中燃油车销量为978辆,同比下跌95.29%;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49辆,同比下跌56.32%。
8月28日,*ST众泰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众泰汽车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7亿元,同比减少76.69%;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34亿元。有销售数据显示,上半年众泰汽车合计生产汽车574辆,销售汽车1417辆,根据公司的公告,目前其下属的各基地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比较特殊的是*ST夏利,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夏利实现营业收入7269.6万元,同比下降72.9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约为3.8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0.4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2435元,同比增长170.46%。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夏利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夏利的经营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而是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由于*ST夏利已经不再控制华利公司,因此也就不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预计增加了约7.4亿元的利润。事实上,夏利在公告中已经表示,公司正面临重大资产重组,如若完成,主营业务将转型为面向铁路轨道交通产业为主的物资供应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务,换句话说,夏利已经主动离开了汽车制造行业。
“那些原本经营压力很大,长期在市场边缘的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日子会更难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付炳锋无奈表示,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促使企业加速新技术研发和新“四化”转型,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企业已然没有精力和资金再开展相关工作,淘汰几是必然结果。
下半年形势会否好转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连续出台,国内车市从二季度开始销量环比增长显著,疫情后的市场需求新热点不断涌现,例如乘用车依旧呈现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商用车则迎来公路物流需求增长、基建投资加速等利好,不少车企都对下半年的业绩表现抱以较大期待。
由于一系列新能源新车型将在下半年推出以及综合其它方面的利好,比亚迪对自己的三季度业绩持乐观态度,预计2020年1~9月经营业绩累计净利润将达到28亿~30亿元,同比增长77.86%~90.56%。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安聪慧表示,下半年,吉利要深化变革,苦练内功,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提升市占率,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方面,在今后数年内,出口不但会成为吉利集团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有助进一步提高其经济规模效益。下半年吉利集团将继续扩大出口,销售至东南亚及西欧的新市场。另一方面,吉利汽车下半年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仍需蓄力,通过引入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产品,持续提高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的总销量占比。
面向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产业变革,长城汽车提出“由中国汽车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并表示,下半年将携旗下四大品牌联手出击。对此,华西证券分析认为,随着Q3新车型和换代车型密集上市,长城汽车整车销量将继续改善,驱动业绩反转,长期来看,全球化战略布局及光束汽车项目顺利推进,自主龙头未来成长可期。
不过,在充满期待的同时,北汽蓝谷也在半年报中同时强调,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需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特别提醒,由于上半年各地实施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已陆续进入尾声,下半年直接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力度或将有所减弱,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节奏。
根据行业预测,下半年市场将会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基本与去年持平,如果下半年市场恢复得好,全年车市降幅可能会恢复到10%以内。基于此,万联证券认为,根据部分汽车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可知,二季度大部分汽车上市公司业绩均有所改善,市场的回暖将有望助力行业估值和企业业绩的双提升。(记者 施芸芸)
转自: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