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通信实现全球引领 中国信息通信业谱写华彩篇章
2021/7/9 12:25:0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信息通信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从只能收信号不能发信号的“半部电台”起家,在中国革命战争阶段,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信息通信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从只能收信号不能发信号的“半部电台”起家,在中国革命战争阶段,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信息通信业历经数次重大改革,建成了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重点地区的“八横八纵”光纤传输骨干网;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进一步建设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和覆盖全国城乡的全光网络。信息通信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信息通信业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的基础上,正迎来由大向强的跃升。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1999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当年中国网民总数仅有400万人。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数字鸿沟”仿佛一道天堑。填平“数字鸿沟”最重要的是让网络无处不在。自那时起,中国的网络建设一直处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中。
建成全球最大全光网络
中国的固定接入网络,从开始采用的铜线接入到光纤接入,再到今天的全光网络,网速从128kbps升级到200Mbps,现在向1000Mbps推进,网速实现上千倍的提升。从固定网络接入的网民也从1999年的400万人扩大到了2020年的9.89亿人,网民总量增长240多倍,中国的光纤用户规模达到了4.54亿户,而且中国网民已经占到全球网民的1/5。
目前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全国所有地级市都建成光网城市,光纤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比例超过94%,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接近九成,并加速向千兆超高速率升级。而且支撑我国光网络建设的主力,是国内的通信企业,从光设备、光纤光缆到光器件,已经形成完整而强大的全产业链条。
今年,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全面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数据中心加速向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的新型数据中心演进升级。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互联架构进一步优化。海底光缆、跨境陆缆等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升。
移动通信实现全球引领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的使用规划,建成5G基站84.7万个;还在技术上实现全球引领——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领先,我国通信人抓住移动通信代际发展机遇,推动移动通信应用规模从小到大、移动通信产业与技术从弱到强快速发展,成就斐然。在1G、2G时期,移动通信产品以国外为主,我国市场虽大但没有自己的产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起步阶段,中国首次提出了自己的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利用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中国移动通信业的换道超车。以中国为主导的4G标准TD-LTE在商用上取得巨大成功。在5G标准中,中国在编码技术、空中接口技术和独立组网技术等方面继续做了大量创新,5G标准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位列全球首位。
5G网络在中国发展迅速。截至今年5月,我国5G基站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占全球比例超过80%;重点领域单点技术突破正迅速拓展为体系化产业优势,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
中国信息通信业在技术标准的牵引和推动下,逐步建立起从天线、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到芯片、仪表和终端的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推动移动通信的建设成本不断下降,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网络覆盖,形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雪球效应”。
网络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引领作用彰显。2020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1.8万亿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432.2万亿元,均位居全球首位。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信息通信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外网连接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标识解析体系“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全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全面建成。
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的飞跃,正在支撑我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记者 刘晶)
转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