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制造:从"中部梯队"到"第一方阵"
2021/12/15 11:35:02 来源: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 ‘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 ‘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 ‘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 ‘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的铿锵话语引发现场热烈掌声。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牢固树立 “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工作理念,高举制造强省大旗,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制造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效,呈现出 “规模总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的良好态势,为全省发展格局从 “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提升为 “总量靠前、人均居中”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
从“中部梯队”到全国 “第一方阵”,安徽工业在一次次争先进位中实现能级之变,为实现 “两个更大”目标贡献经信力量。
争先进位:首次挺进全国制造业十强
近期,随着全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发布,各省市区GDP也陆续公布。透过榜单,名次之变微妙而振奋。安徽不仅以10.2%的增速成功跑赢全国9.8%的增速,而且以31874.8亿元的GDP总量反超上海,跻身全国第十。
实际上,2020年前三季度,安徽反超上海跻身前十,但在第四季度,又被上海反超。而在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将领先优势由366亿元扩大到1008亿元,第十的位子大概率能保持到全年。
安徽接连争先进位,工业经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 “定海神针”作用。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8.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达1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1%,比全部工业高2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9%,比全部工业高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4倍,太阳能电池增长44%,工业机器人增长40.2%,集成电路增长50.2%。
回首2016至2020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9.0%、9.3%、7.3%和6%,分别居全国第5、第6、第4、第10和第6位。五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
特别是2020年,面对世纪罕见的 “疫情、汛情、世情”三重严重冲击,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中部第1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9%,较上年提升11.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294.2亿元,增长5.1%;工业税收1602.5亿元,增长2.6%,占全部税收的37.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实现了效益与速度同步提升。
政策支撑: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
“不用准备材料,也不用跑部门层层申请,我们足不出户就领到了惠企资金。”近日,位于亳州市的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金富喜出望外, “免申即享”让企业 “零跑腿”,惠企政策 “免申兑”,增强了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安徽正全力打造硬环境更好、软环境更优、政策环境更实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服务的供给,推动政府服务的优化升级,让企业的营运环境更加便利,增强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营商环境的优化,得益于安徽在制造业领域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政策体系,成为安徽工业挺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的有力支撑。借助于 “皖企服务云”等政策服务平台的加持,一系列惠企政策正源源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 “红利”。
2017年5月27日,全省制造强省建设大会在合肥召开。这是时隔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 “制造强省”建设万人大会,会上印发了《安徽省推进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文件汇编》等,此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号角吹响,安徽工业经济发展鼓点声声。
2018~2020年,连续三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先后制定实施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形成以制造强省为主体,民营经济、数字经济为 “两翼”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出台工业互联网、中国声谷、 “三首一保”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制应用奖补和保费补贴)等一系列功能性普惠性 “政策10条”。
政策不断加码,动能不断增强,信心不断增加,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第一方阵”的新赛道上走得愈发铿锵有力。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安徽工业目前已构建起横向全覆盖、纵向全生态的政策支撑体系,在赛迪研究院2019年全国各省制造业营商环境评价中,安徽省营商环境排名第7,其中 “政策”项排名全国第2。工信部9次刊登安徽省制造强省工作成效做法,全国经信部门来皖学习考察90余批次。
强省之基: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地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发展好,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就一定能增强安徽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郑栅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新征程的重要时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安徽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打造制造强省。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构建 “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做长做宽产业链。
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十大新兴产业 “双招双引”机制,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做强做大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形成一批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
在数字经济方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 “新基建”行动,争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江淮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数字科技中心、城市大脑、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中国声谷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张文连 安再祥)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