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信息密度抢占影视新风口 短视频升级迭代网络短剧
2022/6/16 16:49:4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期,在各大视频平台上,一种被称为“短剧”的节目形式吸引了不少受众的眼球,有些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观看量就能破亿,成为网络内容生态中脱颖而出的最新一环。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短近期,在各大视频平台上,一种被称为“短剧”的节目形式吸引了不少受众的眼球,有些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观看量就能破亿,成为网络内容生态中脱颖而出的最新一环。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短剧凭借更紧凑的剧情表达、颇具创意和高信息密度的情节设定悄然走红,并逐渐向精品化发展。但与此同时,较低的制作门槛,也导致短剧行业面临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观众也将其视为闲暇时轻松解压的“下饭剧”,观剧体验基本停留在“过目就忘”的层面,目前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尚待验证。
形成规模 网络短剧大量圈粉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网民使用率为95.4%。其中,有28.2%的在线视频用户不按原速观看视频,00后群体中有近四成选择倍速观看。倍速再加码、大纲式追剧,受大众短平快的文化消费偏好影响,一种轻松幽默、颇具创意的短剧刷屏网络、大量圈粉。
短剧时长虽短,却能“四两拨千斤”。今年以来,短剧的播放量和用户数量增速明显,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单集时长在1到10分钟内、叙事节奏明快、剧情不断反转的短剧作品。其中,有特色的剧集系列播放量不俗,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短视频用户达到8.73亿人,短视频产品日均使用时长达2小时;仅快手平台上,每天追短剧的人数就有2.3亿,播放量超过1亿次的短剧达850部。
“没有铺垫、承接,全是冲突、反转。别看很多短剧的剧情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充满紧凑感,爆点多到令人上头。”资深剧迷张欣瑶告诉记者,相比传统影视剧动辄几十分钟的拖沓冗长,恰恰反衬出短剧表现形式非常直接的特点,符合当下观众碎片化时间下的休闲看剧的需求。
据了解,目前观看微短剧的用户更多是25岁以下、以学生群体为主的年轻人,且女性用户占比60%以上,这也导致占据短剧主流市场的内容风格普遍偏向轻松解压,职场、校园、古风、情感类成为主流。此外,短剧用户人群的观剧时间分布呈现出早7点、中午12点及晚18-21点三个高峰,短剧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兴碎片化娱乐模式。
在内容制作方面,短剧也更适合呈现碎片化、生活化的内容。有从业者表示,这种时长几分钟的短剧,单集脚本最少就几百字,从拍摄到后期往往两天内就能完成,即使整套故事下来可能也只要五、六个角色,与传统长剧相比,短剧投资小,资金回笼却快,风险更低。
互联网分析专员李亚东指出,无论是倍速追剧、解说式看剧,还是跳跃式观剧,都反映出现代人接受信息的习惯,时间短、轻体量、观剧爽感在线的短剧自然就受到用户的喜欢。此外,相较对时效性的掌控较差、成本较高的传统影视作品,短剧因制作周期较短,能更快调整出与观众兴趣更加契合的内容,吸引了许多创作者进入短剧领域。
迈向精品 短剧盈利能力有待考证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快速崛起,在移动端大量抢占了用户的碎片时间。而作为短视频内容的迭代产品,短剧同样吸引了各大传统视频平台和诸多新兴公司布局,带动一些高质量的创新题材不断涌现。
过去,受限于短剧拍摄的门槛较低,市场上的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部分短剧为了追求流量,导致剧情套路化、内容低俗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充满着不确定性。为促进相关市场健康发展,去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系统已经在原有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三大类之外,新增了第四种“网络微短剧”类目。按照规定,单集时长在10分钟内的剧集作品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并要求由广电行政部门、播出平台、制作机构按照《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严格把关。
随着监管的完善,短剧产业发展越趋规范,加之各头部平台纷纷入局,短剧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在短剧这条赛道上,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开始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将传统影视思维融入短剧创作中,使得内容品质上更加有保障。
平台扶持、资金涌入再加上行业监管,都在推动着短剧往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质感,还是考究的服化道,都朝“精品化”和“影视化”方向的不断演化,逐渐打破了用户对短视频的传统认知。但与此同时,在当前消费者逐渐掌握了直接评判内容质量的话语权的背景下,精品短剧的低成本优势也变得不再那么突出,探索更多元变现方式,让行业走向更为良性的循环,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当务之急。
据悉,目前短剧盈利的主要模式分为定制、分账、广告三种,但三种商业模式均不成熟。为探索新的增长方向,短视频平台于近日纷纷以每集最低1元的价格试行短剧付费模式;长视频平台则除了VIP会员免费看全集的渠道之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单剧付费的形式,购买一部短剧的全部观看权益。
对于短剧的增值业务模式,李亚东表示,从目前月活跃用户人数来看,国内视频流媒体的活跃用户已经趋于稳定,早期的红利期已接近尾声,很难得到显著的突破。从竞争角度来看,视频行业发展虽逐步稳定,但整体的竞争仍持续胶着,因此提升愿意为“视频内容埋单”用户群体的付费率与留存率显得尤为关键。当下各平台推出微短剧付费模式,对创作者更有利,能有效够激励创作者优质内容的产出,也有利于打造完整的商业内容生态。
尽管如此,在“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标签下,许多消费者仍对短剧付费观看持消极态度,数据也同样显示,近期各平台开启的付费内容,相较之前的免费剧集,播放量与点赞量等数据出现显著下滑,短期来看,付费短剧能否持续化输出,相对而言还有待考证。
“短剧利好是不争的事实,但与期许相伴的还有不少挑战。”具体到盈利模式,李亚东指出,一方面取决于短剧质量的优劣,平台是否有持续输出优质爆款剧的能力,同样也受限于付费人群的规模和体量。事实上,不论任何形式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平台、内容、用户的正循环,也是短剧行业要想冲破天花板、迈上新台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想探索商业新模式,就只有让用户感觉质量与其实际价格相符,沉淀出差异化的竞争力,行业才能真正寻找到迈向正循环的有力支撑,未来,这势必是一张需要平台和行业共同完成的答卷。(记者 刘波)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