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险资金未现身!创业板有六大隐忧
2009/11/28 14:08:2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保险资金未现身!创业板有六大隐忧隐忧之一:“三高”发行过度透支未来创业板自一诞生就被贴上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标签。而中国的创业板不光有上述“两高”的标签,还多了另一个“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标签。
以2008年摊薄每股收益计算,创业板首批公司平均为55倍,而第二批、第三批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7.19倍和57.51倍,均高于首批。全部28家公司中,静态市盈率最高的为鼎汉技术,超过了82倍;最低的为上海佳豪,也高达40倍。
以此预见,如果创业板公司上市后股价被炒得过高,过分透支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不仅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也会打击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后续融资变得困难。隐忧之二:热衷打新创业板交易遇冷
尽管创业板开户数井喷,但真正有意向投资创业板二级市场交易的人寥寥。800万账户中,主要参与人群以中小投资者居多,而这其中,多数人因为忌惮创业板的高风险而选择打新。更有一些人只是开户观望而不采取任何投资举措。
机构亦不例外。私募等机构表现得较为谨慎,即使“打新”也多限于网上申购,以避免网下申购3个月的锁定期风险。来自保险机构的信息表明,稳健的保险资金甚至没有现身。隐忧之三:非创业企业创业板名不副实
理论上,监管层对创业板的定位是非常明晰的———“两高六新”,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不过,从目前已获准发行的创业板公司来看,或许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实际上符合监管层要求的企业寥寥无几。据统计,截至目前,证监会已受理了149家企业的创业板上市申请,它们中的大部分均已进入了成长期或成熟期,早已过了创业的阶段。
这种状况很难让人相信,中国创业板可以培养出像微软、思科这样的大公司。隐忧之四:缺乏创新成长性堪忧
资料显示,创业板中很多是传统产业企业,再加上部分企业业绩依存度过高,能否保持高成长性是个不小的问题。
有行业人士对部分公司提出了质疑,认为高业绩背后也隐藏一些投资的雷区。拿第一批发行价最高的神州泰岳来说,其是2008年中小板过会被否的企业,当时被否的两大主因是员工股权代转让的瑕疵和重要合同业务风险。前者系历史遗留问题,而后者在今后仍存较大的续签风险。
对于昨日已申购的第三批9家创业板公司的“质量问题”,又有人提出了质疑:近半数公司创业史都长达10年以上,但大半公司的原始创业者团队却极不稳定,这样的公司,成长性又何从谈起?隐忧之五:圈钱太多暴富后创业激情难再
创业板企业对核心技术和管理层有着极大的依赖,然而当众多的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在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豪后,这些新晋富豪们还能否继续保持创业激情和动力来带领公司取得更大成绩,还真是值得观察。
继第一批公司造就32名亿万富翁后,第二批发行的创业板公司又制造了至少25名亿万富翁。如今,主板市场大小非套现风潮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就是资本市场的造富功能让一些人的财富急速膨胀,从而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兑现纸上财富。那么,创业板是否会走同样的路,让人万分担忧。隐忧之六:退市严格提防壳资源泛滥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现在申请创业板上市的149家公司来看,确实有一些是地方为了支持创业板开通,给传统制造企业编一个高科技的由头报上来的,这样的上市企业不适合创业板的土壤。相信用不了太久,就会有创业板的壳资源出售。这需要监管层考虑在前面,增加其退市成本,避免成为创业板普遍性的事件。
经济学家华生建议,创业板应该设置更加完善的退市机制,明确禁止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禁止买卖壳资源,真正做到有进有出,在市场化探索迈大步子的同时,更要加大监管力度。
著名学者刘纪鹏教授指出,创业板开通之后,还应尽快探索解决全国范围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把定位、转板、退出机制解决好了,创业板才会朝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救助基金"为交通事故伤者垫付医药费
- 下一篇:保险业明年将迎来新一轮上市大潮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