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化肥产业发展面临3大因素制约
2010/9/2 14:51: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国内化肥产业发展面临3大因素制约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5月份当月进口量反弹回升,进口平均价格继续下跌。广东省化肥月度进口量在4月份达到最低点0.6万吨后,5月份当月反弹回升至3.3万吨,同比激增 5.1倍,环比增长4.5倍;今年以来,广东省化肥单月进口平均价格持续低位运行,5月份为每吨350.3美元,同比下跌34.8%(下图)。
二、保税仓库进出境方式进口占9成以上,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大幅下降。1-5月,广东省以保税仓库进出境方式进口化肥18.8万吨,快速下降34%,占同期广东省化肥进口总量的(下同)99.5%;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394吨,大幅下降77.4%。
三、自俄罗斯进口迅猛增长,自智利、美国进口激增,约旦为新增进口来源地。1-5月,广东省自俄罗斯进口化肥6.4万吨,迅猛增长89%;自美国、智利分别进口4.5万吨、4.3万吨,激增1倍和8.5倍;自约旦进口3万吨,而去年同期无进口记录。自以上4地进口合计占同期广东省化肥进口总量的 96.3%。此外,自挪威进口由去年同期的12.2万吨降至0.4万吨,降幅高达96.4%。
四、外商投资企业主导进口,私营企业进口明显下降。1-5月,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化肥18.8万吨,快速下降35%,占99.5%;私营企业进口1125吨,下降25%。
今年以来,广东省化肥进口量价齐跌的主要原因有:
一、天气原因导致国内用肥高峰延迟。去冬今春我国出现的长时间、大面积、超低温的冰雪天气,严重影响到春季作物的正常播种,市场需求释放推迟;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旱情,导致田间施肥量减少,化肥进口需求相应下滑[1]。
二、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滑。资源优势国家化肥产能的扩大势头不减,如,中东、非洲、东欧及南美国家正在兴建大型化肥装置。这些新建装置的陆续投产,会加剧国际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国际市场价格将相应下行。
目前国内化肥产业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原料价格上涨抬高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自 6 月1 日零时起我国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 元提高到1155 元,每立方米提高0.23 元,提价幅度为24.9%[2];今年年初每吨硫磺到岸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高近100美元[3],这些均推高了磷复肥的生产成本。面对已经开始的备肥、用肥高峰,国内化肥市场行情仍处于低迷状态,但天然气、硫磺等原料价格都有所上升,抬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是市场需求不畅导致企业开工率不足,加重产能过剩局面。化肥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以及南方大旱、北方持续低温的恶劣天气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开工率不足、亏损面扩大。据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停车检修的尿素企业已经达30多家,企业开工率仅为76%。西南地区4套大型气头尿素装置(年尿素生产能力约300 万吨),也因故停车[4]。2009年,我国新增化肥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达到6300万吨,产能过剩1000万吨,而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市场低迷、销售迟缓,加剧供过于求的失衡局面,
三是低碳理念下化肥生产企业的减排压力增大。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约为15~20%,钾肥约为35%~40%,未被利用的肥料流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每年氮肥在生产及施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5]。目前我国氮肥生产原料中80%左右是煤炭,随着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完成,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加大,在低碳经济理念盛行的趋势背景下,化肥生产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此建议:一是合理制订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充分考虑气价的上涨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平衡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农业利益;二是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加速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有效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三是为化肥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大力提高肥效利用率,清理淘汰物耗高、效益差的落后产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