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主攻七大重点解析
2010/9/25 14:34:0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主攻七大重点解析万钢指出,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电池、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标准、检测能力、基础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的特色在于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在未来的5-1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纯电驱动(包括插电式、增程式)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的制高点;电池、电机、电控和相关辅助系统是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标准、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必须加快;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必须持续稳定、扎扎实实地推进;市场开拓必须积极稳妥、持续稳定地发展;国际合作要积极倡导,大力支持;人才队伍的集聚、培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从研发向产业化过渡
据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用于公共交通和私人用车市场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掌握了整车集成技术。企业已经开发出系列化的规模应用产品,一些产品已登上我国的汽车目录。
在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方面,我国已经在车用锂离子电池、车用燃料电池、车用电机等对电动汽车性能起决定性影响的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到产业化的准备已经全面展开,并已经形成国际上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
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我国已经出台35项技术标准,并且建立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技术设施的检测能力。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对于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离子膜、轻量化制造等基础技术的研究正在有序、持续地开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已经与十几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并且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发。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已经从研发阶段进入产业化阶段。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共同启动了公共领域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程,仅2009年中央财政对公交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达到10亿元,带动民间资本对电机、电池规模化生产的投资达85亿元,有望在2011年形成15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介绍,到目前为止,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经达到6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达到240多个。
“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已拟定
当前,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中,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和主要汽车制造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正在紧张研讨中,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筹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满足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需求,完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环境,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未来5年将是电动汽车从研发阶段向产业化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能否抓住机遇,将电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5年。根据规划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展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和“产业化研发”模式。整合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的资源优势,把电机的比功率、电池的比容量、控制的智能可靠性作为衡量指标,重点突破动力电池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与低成本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具有高舒适性、高可靠性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等适应市场需求、性价比较高的电动汽车产品。
二是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充换电成套技术和设备的规模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通过“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支持相关试点城市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地开展充电网络建设。
三是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科技部将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建立起一套与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技术特征相配套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四是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动模式。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财政联动机制,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助力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规模,并积极探索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新型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五是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科技计划任务。以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为纽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前沿技术创新联盟,配合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技术平台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挤’”的技术路线,培育有我国特色的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是完善公共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电动汽车人才团队建设,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团队。
七是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在中美、中德等科技合作框架基础上,积极开展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在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国际电动汽车综合示范区,面向国内外市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