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棉价、融资贵等问题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
2014/3/21 16:45: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高棉价、融资贵等问题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高棉价、融资贵等四大问题制约国内棉纺织企业发展湖南东信集团是国家工信部和湖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调度的大型纺织企业,湖南省纺织龙头企业,拥有50万纱绽,5000头汽流纺和5000台织布机,现有员工8000人,年用棉量达10万吨。近几年来,随着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不合理税赋以及各种收费的不断上升,企业已处于微利经营状态,特别是作为用棉大户,棉花成本已压得企业透不过气。目前,公司的用棉量已压缩了40%,转型用新型纤维,但棉花成本的压力仍然很大。
高棉价企业竞争力削弱
业内有一句俗话,“成也棉花,败也棉花”。棉价的波动与国内外棉价差是牵动棉纺织企业一根最敏感的神经。表面看,国内的高棉价是造成企业成本高、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追根溯源,给行业造成长期困扰的却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征收高额滑准税、进销项税“高征低扣”等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事实上,目前棉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国内的高棉价,而是与国外几千元的棉价差。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棉纺织企业都是在与几千元的内外棉价差作斗争。如今,我国纯棉40支以下的纱已经没有市场竞争力了,东信公司40支以下的纱线订单都被印巴和东南国家的企业抢走了。
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国际棉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价是以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去年以来,棉花收储价为20400元/吨。由于收储价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外棉花差价居高不下。目前,每吨差价仍在4000元左右徘徊。
面对居高不下的棉价差,中国企业并不能自主利用海外原材料市场来“削峰填谷”。按照世贸协定,我国每年配额进口89.3万吨棉花,实施1%的优惠关税,但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征收5%~40%的滑准税。滑准税的征收,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其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利益。但是由于进口配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分不到配额或配额过低的企业即便进口棉花,也高关税而得不到实惠。也就是说,我国的棉纺织企业正在以高于对手1/3的原料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而高出的成本是难以靠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消化的。
取消配额制、滑准税成了棉纺织行业的一致呼声。取消高额滑准税,让中国企业可以自由地利用海外采购平抑原料价格,同时也可防止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在制定棉花出口政策时借机提价,为本国纺织品出口争取优势。此外,呼声较高的棉花直补政策也终于在今年新棉花年度开始试点,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是棉花是否能实现市场化、高棉价的困局是否就此打破,还需时间的考证。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保护农业不应以牺牲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代价,如果棉纺织行业不景气,那么全国的棉农和300多万棉纺织工人就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中。
“融资贵”企业负担加重
近年来,“融资贵”也成为棉纺织行业最头痛的问题。在中纺联统计中心对行业500多家企业的调研中,有近4成企业融资利率比银行基准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如山东等地的纺织业贷款利率普遍浮30%以上,而且相当多的企业都被迫接受了承兑汇票业务。
以东信公司贷1000万元为例算一笔账。首先,银行1~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65%,再上浮50%,收取利息为99.75万元。其次,银行要求将贷款做成6个月的全额承兑汇票,这意味着企业拿汇票给供应商,供应商只有在6个月后才能拿到钱。如果供应商不愿意等6个月,企业需要交贴现利息14%,增加利息70万元。最后,企业还需要到银行指定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缴纳最低3%的担保费用。这样一来,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实际利率高达27%。此外,银行有时还会以保证存贷比为由,要求企业存一定的保证金。
原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银行业,己经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要贷款,就要接受承兑贴现等条件,年底一算账,银行利率高达30%,对棉纺织企业冲击太大。目前,银行担保条件高,融资费用高,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利润都还了银行利息,可以说,企业完全是在给银行“打工”。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东信公司目前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多的时侯可达12000个。但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少,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国家能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担保条件,减少全额保证金,那么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会有明显效果。
用工制约企业忧心忡忡
80、9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冲击最大。据中纺联抽样调查显示,去年纺织行业员工工资平均涨幅在15%以上,但依然有八成以上的企业依然存在着用工短缺。纺织企业普遍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及成长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纺织车间多是噪音大、气味重,工作坏境差,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不算高,他们宁可做服务业,也不愿意到纺织厂打工。这就造成了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东信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这样的岗位,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为留住员工,一些棉纺织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员工福利。有企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自己能干多少,只看能挣多少,公司真是哄着员工来上班。”免费培训、五险一金是基本待遇,提高福利,减少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棉纺织企业真的吃不消。
税费繁多企业透不过气
目前我国棉纺织企业需缴纳的17%的增值税、25%的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基金、环保费、工会经费等各种费用项目。除了这些与其他工业企业相同的税费项目外,棉纺织企业还承担着棉花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税赋。以同属于农产品的大豆举例来说,大豆加工成豆油,棉花加工成纺织品,大豆和豆油同归属为农产品,它的进项税与销项税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纺织品则归属为工业品,销项税率为17%,这样一来,棉纺织企业就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不合理税赋。
过去,棉纺织企业的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还能承受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但现在棉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4%,这种“高征低扣”的政策已经压的企业透不过气。国家应尽快改变这种政策,实现平征平扣,减轻企业税赋,还棉纺织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棉花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业将新增利润40多亿元,这无疑是为处在困境中的纺织业送来甘霖。
企业靠补贴是长不大做不强的,由于市场竞争导致各种压力必须靠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来消化。但是像银行融资贵,国内外棉价倒挂,棉花进项税与销项税不统一等问题,是靠企业自身努力解决不了的。随着安徽、河北两省将皮棉、棉纱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这种长期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高征低扣”现象终于有所松动,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向利好方向调整,棉纺织企业的春天不会太遥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4年钢铁需求将保持正增长
- 下一篇:专家:我国天然气产业改革方向是产业链市场化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