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建筑业刚需大 或成钢企脱困引擎
2014/7/4 11:25:3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钢建筑业刚需大 或成钢企脱困引擎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在“2014年高强度钢筋及钢结构用钢推广应用研讨会”上指出,“钢老大们”必须放下身段,直面市场才能有活路。由此,伴随着经营观念的转变,一直死气沉沉的钢铁产业开始迸发些许活力。虽然目前钢企还未脱困,但是整个钢铁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表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伴随国内钢结构建筑推广力度加大,随之带来对高性能钢材的旺盛需求,是未来钢铁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建筑业年“消费”国内过半钢材 钢企脱困寻求钢结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说,“我国每年所产钢材的50%左右用于建筑领域,与建筑行业联手,推广钢结构建筑是钢铁企业产品的一个重要市场”。但是目前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比重还不足10%。这意味着,钢结构建筑一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用钢量需求将有大量的提升空间,对有效化解钢企产能过剩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本届“研讨会”上对于钢铁企业和钢结构企业精诚合作,推广钢结构建筑,共同促进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的一致认可。
“众所周知,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塑性好’等优势和‘轻、快、好、省’等特点,因此,钢结构建筑对钢材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具备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谈到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表示,“可以预见,由于国家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钢结构建筑未来的市场也将日益扩大,面对高性能钢材巨大需求量,将倒逼钢铁企业加大技术升级,以满足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需求。”
单银木进一步介绍,目前我国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左右,而随着高性能钢材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大批量运用,建筑使用寿命则可以保持在80年以上。
“钢老大”转型 服务产业深层合作互利共赢
当然,钢企要成功脱困,光做产品技术升级还不够。王晓齐在“研讨会”上表示,钢企还需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客户量身定制完整的材料解决方案服务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服务水平,促进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才是钢企转型的重点课题。
获悉,早在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初,杭萧钢构分别和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等多家钢铁企业签署钢铁年度合作协议,率先走出了一条“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上下游企业携手的合作新路。
据了解,杭萧钢构与钢铁企业的合作不仅限于钢材采购,还包括工艺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就钢结构建筑品类多、个性化需求较强等特点进行技术合作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合作。
对此,杭萧钢构副总裁杨跃强表示:“对杭萧钢构这种钢结构建筑企业而言,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上游钢企如果能与我们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介入钢结构建筑的联合研发、制造,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钢铁材料焊接、加工、防腐等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指导选材用材。这不仅有利于钢结构建筑企业加大绿色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而且对钢企脱离产能过剩困局、完成转型升级而言也是大有裨益,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