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行业合力 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重回理性轨道
2014/7/12 6:51:0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形成行业合力 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重回理性轨道“去年我国光伏市场已经占据全球30%份额,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从行业内部来看,光伏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产品的质量管理、不规范竞争、行业自律等问题。宏观来看,光伏行业目前产能过剩没有化解、恶性竞争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争端此起彼伏,光伏行业协会的成立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平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6月27日举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同时也面临国际贸易争端常态化、并网发电机制有待健全、产能过剩仍然存在等突出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建立健全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行业协会,有利于形成合力,加强行业内部及国际交流,实现行业规范自律,推动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
光伏制造业总体向好
根据2014年光伏新增装机规划,今年我国计划完成1400万千瓦光伏装机,其中600万千瓦为地面电站,800万千瓦为分布式光伏。而201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约在1000万千瓦左右,规划的出台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国内光伏行业重回理性发展轨道。
2013年,我国光伏行业逐步回暖,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赢利也逐渐改善,多家光伏企业2013年全年营收预增。截至2013年年底,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主要企业第四季度毛利率超过15%,部分企业全年净利润转正。在需求快速增长而产能温和扩张的情况下,2014年光伏制造业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大部分企业有望脱困。
然而,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和问题,如国际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打击;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制约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经过高速增长期后迅速跌入低谷,行业内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产业政策的完善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政策还需加码。同时,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后,国内新能源企业的生存空间缩小,如何开拓国内市场成为了重要课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协会的第一要务是代表行业反映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服务企业,起到纽带、桥梁、平台作用。一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二是努力发展技术,三是带领企业打赢国际竞争之战,四是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广泛的信息,服务企业的经营决策。
186家企业迈进准入名单
“2014年光伏产业将面临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压力,将会有一批企业面临淘汰,企业兼并重组在所难免,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完全脱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马思明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权威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状态,将导致在2015年前至少有180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破产或被兼并。就中国市场而言,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的光伏行业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兼并重组时有发生。按照政策制定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一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约10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和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事实上,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兼并重组的脚步在加快。6月30日,工信部网站公布第二批共52家符合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包括海润光伏、三安光电、中利科技等12家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入选。加上去年底工信部公布的首批134家光伏制造业企业准入名单,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目前已达186家。
业内专家指出,自光伏制造业准入制度推行以来,国内光伏制造业市场竞争渐趋理性,产业发展告别过去无序状态,特别是一些拥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正从中不断受益,进而做大做强。当前国内光伏产业集中度呈现提高态势,制造业领域的产品价格也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政策主管部门推行准入名单制度,将有助于部分技术优势明显的光伏上市公司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并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记者 于海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煤化工高投入无收益成无底洞
- 下一篇:国家电网年中会议定调:下半年加快特高压建设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