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应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2014/8/26 15:20:3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应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中国钢铁工业的调整,预计还要花10年到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日前举行的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从2002年开始的。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我国的钢铁产能从2亿吨增加到8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经达到了10亿吨。但各地仍有在建项目,造成了产能的严重过剩。
徐匡迪表示,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然后经济恢复到常态、钢铁工业过剩调整这样一个过程。目前钢铁行业可行的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减量调整。典型的案例是欧洲钢铁工业的调整。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都进行重建,当时法国、德国等11个欧洲国家的钢产量超过2亿吨,仅德国的钢产量就达到8000万吨。现在这11个国家的钢产量只有不到7000万吨,德国也仅有4000多万吨。欧洲的钢铁工业花了20年时间,进行了痛苦的减量调整。在欧盟成立后,进行了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统一,对钢铁行业不再提供新增贷款,并收紧原有贷款。同时,当时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对于关闭工厂的企业给予补贴。“减量重组是钢铁工业调整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规律。”
另一种是创新重生。典型的案例是北欧地区的钢铁工业。历史上,北欧地区瑞典、挪威、芬兰的钢铁工业曾非常发达。他们通过环保、法律的手段来限制钢铁工业的发展,限制钢铁企业的排放、用水、土壤污染等,从而实现了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目前,北欧的钢铁企业大多只生产特殊钢,并且进行了细致的分工。
目前,这两种类型的调整在中国钢铁行业都已经出现端倪。“宝钢和广钢的重组就属于减量调整,首钢的搬迁调整则属于创新重生。”徐匡迪说。
他认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就是要从过去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驱动,也包括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驱动。“钢铁工业不能再按照过去那种不断扩大投资、扩大规模、增加产量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解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云计算“十三五”规划将启动 信息国产化提速
- 下一篇:煤化工行业探讨废水“零排放”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