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零售企业面临医保围城 药房关张大潮汹涌
2015/1/6 14:43:1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014年底,医药界重量级PE公司——复星医药以4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旗下的医药分销和零售业务。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医药零售行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2014年底,医药界重量级PE公司——复星医药以4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其旗下的医药分销和零售业务。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医药零售行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毛利率逐年减少,复星医药此举很可能就是因为不看好该项业务的盈利前景,尽早抽身,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挣钱的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业当中。
成本上升,
一线城市药房数量收缩
尽管对于此次高调剥离药房业务,复星医药方面表示:“复星并未完全退出这一业务。”原因也是避免与国药控股的同业竞争问题,而非利润率的问题。但2013年以来,一心堂、海王星辰、康美药业等医药企业旗下医药零售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转让、出售或减少医药零售在业务中的所占比重的案例时有发生。
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底,金象、医保全新、永安堂等主流连锁药店,在北京地区就关闭了近30家门店,而医保全新大药房更是在3年内关闭了一半门店,从50家缩减至目前的26家。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一家连锁药店负责人方面了解到,对于连锁药店而言,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就是成本的上涨,其中房租是最大的成本开销。“在比较好的地段,房屋租金甚至达到一年一涨,涨幅最少也要20%,多的可能达到50%。”
除了房租,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也对医药零售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益丰大药房近期发布的股书风险提示显示,2011—2013年,公司支付的员工薪酬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29%、15.24%和15.56%。
值得注意的是,将在2015年底全面执行的新版GSP中,对医药零售企业执业药师的人才配备、冷链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设备等也提出了更严格和更详细的要求,这也将导致药店成本大幅增加。
“为了达到新版GSP标准,冷链设备、执业药师等软硬件的配备,可能需要在原有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北京医药集团下属某药店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执业药师数量根本满足不了药店的需求,现在很多药店不得已会选择租借执业药师证,这样挂靠一个证的费用就要1500元左右,如果以后规定必须执业药师必须驻店的话,费用会增加的更多。”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房租、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导致药店尤其是新开门店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实现盈利,因此近几年,医保全新、嘉事堂、金象等几家北京市大型连锁零售药店都将运营模式从扩展新店,转向了深入发展现有店铺的方向。
政策调整,
企业面临医保“围城”
除了经营成本上升,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也使医药零售企业陷入更深层次的尴尬当中。据了解,随着200多种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药品纳入北京市社区药品医保报销范围,以及社区医院报销比例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老年消费群体习惯去社区医院买药。
而相应的,在北京市5300余家药店之中,拥有医保刷卡系统的药店则只有97家,其中嘉事堂、医保全新、金象大药房三大主流连锁的医保药店一共也只有20几家。没有进入医保体系,意味着消费者要花比在社区医院高几倍的价格买药,这也使得社区医院开放医保报销后,零售药店门店客流量下降明显,在社区医药辐射范围内的药店降幅甚至可以达到70%。
“现在医保卡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但受到政策条件等限制,不是所有的药店都设有医保支付,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客流量的减少,导致药店的部分购买力转移到具有医保支付功能的社区医疗机构和医院,这对药店是很直接的冲击。”上述连锁药店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除了销量减少,利润率降低也是药店必须面对的问题。“品牌药品的销售仅有不到10%的利润。”一家进入医保的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出台后,药价被限制得很死,有的指导价比进价还低,没法卖。”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药店就将洗发水、药妆、保健品等等和健康相关的产品摆上了货柜。
“目前的规定是药店只能卖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能卖健康产品,被查到超出经营范围会被取消医保资格。”这位药店负责人表示,“但是健康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越来越多,而且能带来更多的客流,我们也面临在医保定点和经营健康产品之间进行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