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4.0”落地中国 四大亟待突破的难点分析
2015/4/9 8:32: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工业4.0”最初是在2011年德国举办的工业设备展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1”上被提出的,两年后的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工业4.0”最初是在2011年德国举办的工业设备展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1”上被提出的,两年后的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4.0”的国家战略。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希望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为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实施“工业4.0”是德国政府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客观要求。
“工业4.0”VS“中国制造2025”
自2014年10月我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并签订《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来,“工业4.0”的概念在我国迅速走红,一时间,“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与“工业4.0”巧合的是,对于国内工业转型升级,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如今,这项规划将以德国“工业4.0”为启示,学习德国的智能制造,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5年时间的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围绕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使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工业4.0”主要是期望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而今年“两会”中,工信部苗圩部长首次公开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表示大体需要用3个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是一个路线图,有具体的时间表。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从时间表来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10年时间,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
有了“中国制造2025”的10年战略规划,有了智能制造的具体行动计划,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和清晰的路线图,我们将很快接近发达国家未来制造业发展水平的目标,如同工信部苗圩部长所说,“中国完全能够搭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快车”。
四大难点亟待突破
“工业4.0”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德国“工业4.0”工作组的最终报告认为,实现“工业4.0”尚存在标准化、复杂的系统管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等4方面的难题,同样的难题也适用于我国未来的制造业。与德国加强“工业4.0”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前瞻性地解决这些难题,为未来制造业发展铺平道路。
1.标准化
工厂要对内外各种物品与服务进行联网,那么,通信方式、数据格式等许多内容都需要标准化。目前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能够长期保持主导地位,主要凭借的就是强大的制造业综合实力,而我国目前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仍然处于“听众”角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差距。
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为了保障“工业4.0”顺利实施,德国将标准化排在行动首位,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方面的问题。2013年12月,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布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我国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也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出台“两化融合”或“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准化路线图,尽最大可能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使中国标准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采用。
此外,跨学科、跨领域是制造业高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制造业技术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新兴高技术制造业出现。反过来,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和集成各种技术,形成极为复杂的系统化过程。为此,只有从一开始就进行标准化的约束和引导,才能有序开展与推广“两化融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