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车市场难行拼车成新风口 BAT密集布局拼车市场
2015/4/14 8:33:0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因为利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对于构筑在线出行的“入口矩阵”的不可或缺,拼车这一用车场景更高频的业务正引起巨头们的关注。随着打车和租车市场的势力版因为利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对于构筑在线出行的“入口矩阵”的不可或缺,拼车这一用车场景更高频的业务正引起巨头们的关注。
随着打车和租车市场的势力版图日渐确立,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互联网用车切入传统出行,并基本完成在线出行“入口”的初期布设。从2014年8月开始,滴滴、快的相继入局专车业务,百度先后与易到、Uber达成战略合作,在线出行向专车高价值链渗透延伸。因为利好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对于构筑在线出行的“入口矩阵”的不可或缺,拼车这一用车场景更高频的业务正引起巨头们的关注。
政策资本需求的三重利好,拼车成为新风口
据测算,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为1.37亿,即便只有1%的车主加入拼车平台,那么将有137万辆的拼车供给,如果以100元/日的拼车收费计算,日均业务收入就超过1亿元。与面向出租车市场的打车业务、面对高端客户的专车市场比较,拼车无疑撕开了另一个巨大的市场。
而国内拼车仍停留在陈朽的熟人拼车或见光死的黑车模式,以城市通勤需求为代表,民众的出行深陷于抢、插、挤。类似专车的用户体验,通过保险解决车主和乘客的安全问题,在线拼车可以释放巨大的私家车运力以缓解交通压力,不增加社会运力,充分挖掘存量,达到用车资源的重新调配,当合乎共享环保的绿色理念。
由于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私家车参与专车业务”,拼车成了各大公司开发人民司机和普通乘客市场、形成出行“超级入口”的捷径。自然而然的社交场景,集纳中产阶级车主和白领用户的用户群,不仅成就了诱人合理的商业前景和高价值的“入口”,更是在线出行巨头要给资本市场的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接过打车、专车的棒,拼车成了新风口。
4月10日,51用车宣布获得百度领投、红杉资本及其它机构联投的C轮投资,金额达数千万美元。这一消息的传闻早在3月底就已流出。而几乎在同一时刻,滴滴推出顺风车,阿里推出一号快车,三家的争夺升级,蔓延到拼车这一细分领域。
直扣痛点:与传统拼车的根本区别
与其他出行方式一样,拼车的核心亦在车主和乘车人的连接。相较传统的熟人拼车或撞大运的顺路黑车,巨头们掀起的在线拼车争夺就是要以移动互联的方式实现用户场景切换后的高效拼车。
1、时效性:及时响应和精准路线匹配。如何高效匹配用户需求和车主资源,推荐最精准的出行路线无疑是在线拼车的核心问题,也是难度最高的一部分。需要明确的是,突破传统熟人关系或灰色地带的存在,用户场景转换至陌生者间的信息呈现和准确对接。这涉及到有数量保障和质量保证的响应供给,简单地说,就是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的问题。试想,形色匆匆的苦逼上班族,即便出行条件再诱人,在只是撞大运或目的地并不理想的响应面前,其选择是显而易见的舍弃。
有分析称,解决匹配度低的关键在于算法。这固然不假,但要知道,相比出租车或专车,拼车的运力提供要碎片化得多,意味着用户需求和车主资源的对接仰仗于更丰实的数据基础、更精准的定位信息以及更深度的数据整合。
2、安全性:倒逼改革消除用户顾虑。与其他互联网出行的遭遇相同,安全是在线拼车同样要面对的最敏感问题。走出传统的熟人场域后,拼车的发生场景更多样,参与者的连接也更加陌生。用户对车主有天然的不信任,车主对用户同样保持戒备。说到用户的顾虑,似乎总离不开黑车问题,“黑车之嫌”亦如幽灵盘旋在互联网出行的上空。实际上,更准确地说,这种顾虑是民众对当前出行管理惯性思维下的自然结果,只是线下保障体系在线上的呈现罢了,与互联网出行平台商并无必然相关。另一方面,如果说在线出租车是立足线下的出租车系统的线上自然延伸,在线拼车则是作为线上对接渠道的倒逼改革。
Uber模式因对线上线下安全风险与隐患的保障体系所提出的挑战过大,而被相关机构所拒斥,继而直接影响用户的认知。而在线拼车自身的商业逻辑,线路供应的相对固定,再通过线路发布总数限制、接单总数限制等设置,使得在线拼车可能寻求到用户安全保障、相关当局监控和运力供应之间的平衡点。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给拥挤不堪的公共交通和被斥为粗暴无能的限行、限牌等解围,哪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已经出现了定制公交这样的“官方版”拼车。如此就不难理解,在专车屡屡被严词喊停的时候,专车却获得政策的生存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