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润万家艰难再战电商平台 线下三四线城市沦陷
2015/5/6 8:33:5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央企华润正面临前董事长宋林因贪腐问题落马以来最大的一次业务调整,其主营零售消费品业务的旗舰华润创业4月21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公司华润集团建议以28央企华润正面临前董事长宋林因贪腐问题落马以来最大的一次业务调整,其主营零售消费品业务的旗舰华润创业4月21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公司华润集团建议以280亿港元代价收购前者所有的非啤酒业务。目的是改善受零售拖累表现欠佳的业绩,提振公司长期被打压的股价,“捍卫”其蓝筹股的尊严。
老华创拥有零售、食品、饮料和啤酒四大业务板块,通过多年激进的并购扩张,终在去年突破千亿资产。但资产规模的一味增长并未转化为利润。尤其去年5月,华创旗下的零售公司华润万家接盘英国零售企业Tesco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之后,其零售板块首次由绿转红。
当然把罪都怪在收购乐购中国上是不负责任的,实际上华润万家自身早在之前就已经连续好几个季度出现利润的负增长。去年以来,数个外资大行因此给予华创中性或者负面的评级。华润万家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引以为傲的大卖场模式也在2014年华创的财报中被明确放弃。
华创高层在上述公告之后于香港大本营举行的记者会上,沉重地指出过去一年半中国零售市场因为互联网电商以及反腐而发生巨变,强调互联网是管理层认为必须要投资的产业。但投资回报远超预期,所以不得已让集团来承担零售向电商转型的全部风险。对于记者有关华润是否会围绕电商下一盘更大的棋,例如将零售电商分拆上市的问题,高层一概回避。这或许不是心虚的反应,但从某种程度上能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华润电商手上的筹码有限。
实际上,3月底华润万家已经悄然上线新的电商品牌“e万家”。目前属于公测阶段,预计6月份正式发布。这并非华润万家首次“触”网,也很有可能不是最后一次。尤其是在今年2月份,上至母公司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下至具体的业务牵头人华润万家电商事业部总经理李灏纷纷通过集团内刊发声,呼吁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互联网,迎接整个集团的电商化转型。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早在科网股泡沫破灭的2004年,华润万家就开始切入电商,推出的品牌叫做“万家摩尔”。要知道那十年是线下实体零售行业的黄金十年,别说是选择发展电商的传统零售企业屈指可数,就算是今天看来风头正劲,扮演传统零售颠覆者角色的线上B2C巨头京东当时也不过刚起步,另一巨头天猫商城6年之后才宣告诞生。外界认为,华润万家起了个早床,赶了个晚集的主要原因是打法过于保守。
那么再战电商,华润万家打算投入多少资源?胜算又有多高?有专家对记者分析称,华润万家做电商无非是卖个概念,要靠此盈利仍遥遥无期。
实体的溃败
“中国零售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很大。”华润集团代表阎飚在上述华创宣布剥离零售业务的记者会上总结说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有电商的冲击,二是自身经营模式的变化。
的确如此,华润万家过去引以为傲的大卖场模式几乎是突然之间就被终结了。在华创2014年的财报中明确写着,今后零售将向小型和高端精品拓展,原来的大卖场或租或售,总之不再是公司火力最猛的主战场了。
前两年,大卖场在超市上很有竞争力,品类齐全,价格诱人,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齐的需求。但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向记者表示,随着这两年电商,尤其是移动电商的发展,消费者对网购越来越习惯,大卖场原有的两大优势均逐渐不复存在。
一是线上线下价格出现倒挂,普遍线上价格要比线下低廉,二是线上零售品类多,选择余地大,当前电商所能提供的单品规模合计起来达到千万级别,线下仅三四万个。例如线下实体商超就算是规模大如华润万家,其细分品类也不过2000-2500个,选择余地的比例至少是1比好几百。并且在不同的线上商家之间切换,成本为零,线下大卖场则相隔最近的少说也有两三公里远,切换需要时间成本。
上面是对消费者而言,而对商家来讲,大卖场毛利主要靠非食以及食品中高价值的商品,例如奶粉和酒类等来贡献。电商切入这块市场之后,按照规律,物流人工费用基本差不多,所以价格越高的商品,占用的物流配送的成本就越低,其运营成本也就跟着低了,最终导致原本价值高的食品和非食两块利润大头被电商从大卖场手中抢走。
此外,伴随着利润被摊薄的是租金成本的迅速攀升。大卖场租金合同平均10-15年,早期业主图大卖场品牌效应(尤其是外资商超)能够推动土地升值,往往割肉出租。而从大卖场兴起的1995年算起,最老的也有20多年历史了,这20余年间地价不知翻了多少番。所以一旦合同到期,业主就会变本加厉地上涨租金,以追回以往的损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