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将上生产线 “机器换人”三大疑问解读
2015/5/13 8:32:2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疯狂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席卷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这是否意味着机器要和人“抢饭吃”?当机器人上了生产线,工厂的用工需求将有何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机器疯狂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席卷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这是否意味着机器要和人“抢饭吃”?当机器人上了生产线,工厂的用工需求将有何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机器换人”主要还是填补工厂生产空缺。但在将来,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因为未来制造业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将提高。
焦点关注
疑问1
工人的活路在哪儿?
解读:未来制造业更需要技术人才
“如果都使用机器人,是否意味着未来很多工人将面临失业?”在采访中,有不少工人提出疑问。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目前“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机器和人“抢饭吃”,主要还是填补生产空缺。
林卓旸认为,“机器换人”并非不要人,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做简单、重复、作业环境差的工作,工人则摇身一变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工作由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体面。
广东樱奥厨具有限公司是机器换人大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商。公司副总陈从汉表示,传统工人可能会面临转岗,“比如传统抛光师傅,培训之后,凭借抛光经验,可成为抛光质量检测员,未来传统的制造业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复合型的产业工人,工厂的用工需求也将提高。”
另外,“机器换人”从字面上理解,上演的是机器与人的较量。但黄兴提出,机器换人缺的不是机器,关键在操作机器的人的改变。“人的灵活性和变化性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在他看来,目前的机器人更偏重于机器,未来机器人将增加更多人的功能。
疑问2
推广机器人遇难题?
解读:生产商与应用商存在沟通难
“机器换人”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但也有企业忧虑,机器人费用昂贵,引进后万一与生产要求匹配不上,将会损失严重。以利迅达为例,其公司产品价格一般处在3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水平,除了一些项目能在百来天里取得回报,一般需在3到5年才能获得回报。不少企业坦言,“机器换人”看重的是长远利益的获得。
陈从汉坦言,在引进初期,抛光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使用并不是那么顺利,“比如产品要磨几道,要用什么磨料等,这些都要机器人厂家来编程,进行工艺开发,不断优化,最后才能融入到生产线上,因此到2013年才开始顺利使用。”
运菜机器人“傻强”的生产大本营并非在广州,而是远在江苏昆山的某机器人公司。正是看中了广州的广泛应用前景,林卓旸于去年在广州成立了子公司——广州互米机器人有限公司,主攻华南市场,推动中国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
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林卓旸称,“现在的问题在于,好多人对机器人有兴趣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适的,而我们作为机器人生产方则知道一定有市场需求却不知道找谁,存在着机器人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沟通难的问题。”
疑问3
机器人的成本太高?
解读:国内厂商生产水平仍未足够
在专家眼里,机器人在实际应用时仍面临着一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关键是核心技术。”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常务副主任王勇称,“机器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都是重要指标,目前国内机器人的制造生产水平还不完全足够,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国食品产业面临30年来最艰难转型期
- 下一篇:药企在医疗转型中的危机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