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戴上电商面具 能否玩转欧美市场?
2015/5/23 8:33:1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在印度和东南亚小获成功之后,小米在线商店的上线终于向欧美市场迈出了第一步。果其不然,小米并没有拿出国人所熟知的手机和平板,反而把小米手环、小米耳机等配件产品陈在印度和东南亚小获成功之后,小米在线商店的上线终于向欧美市场迈出了第一步。果其不然,小米并没有拿出国人所熟知的手机和平板,反而把小米手环、小米耳机等配件产品陈列其中。准确的说,小米在欧美市场并未以手机厂商的身份示人,更像是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网站。
专利难题,手机上市恐遥遥无期
在国际舞台上从不缺少国内手机厂商的身影,不管是华为、中兴还是TCL、联想,均以自主品牌或者收购的形式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连魅族也偶尔炫耀下自己在欧洲市场的成绩。作为一家创立只有5年的手机企业,专利短板是小米众所周知的问题。
其实从爱立信在印度市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开始,小米的专利短板就已经是老生常谈,二者的侵权案也在21号正式开庭。品牌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速成,产品也可在小修小改之后加速迭代,但在专利问题上却很难急于求成。虽然在国内也有专利之争的苗头,比如中兴和华为之间的纠纷,但总的来讲仍是孕育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沃土,或许这正是各行各业争相涌入手机行业的原因之一。
从去年开始,小米显然加快了专利申请的步伐,却依然难以摆脱专利含金量不高的困扰。2011年异军突起的HTC,在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所面临的专利压力,相比于今天的小米有过之而无不及。HTC的解决之道有两点,一是加强自身的专利申请,二是投入巨资进行专利收购,但在与苹果的专利之争中依然元气大伤。那么对小米来说,专利收购会是一条捷径吗?
在国产阵营里收购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其中联想最为著名。2014年联想29亿没有接手摩托罗拉移动,获得了谷歌2.1万项专利的交叉授权。去年三月份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UnwiredPlanet持有的21项专利,并同时获得2500项专利的交叉授权,而后又以一亿美元以上的价格收购了NEC超过3800项专利组合。可以说一系列的收购让联想的海外拓展变得收放自如,而收购却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比如TCL相继并购了阿尔卡特收购了Palm,却依然难以打破专利屏障,不得不转身谋局国内市场。
450亿美元的估值和每年6000万以上的销量,给了小米通过收购来弥补专利缺失的底气,但专利大户却是奇货可居的。早先就传出了TCL收购HTC的消息,后来不了了之,再后来又传出了索尼砍甩掉手机业务,而今又炮制出小米可能接盘黑莓。不可否认,失败的手机巨头很多,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专利,而对这些巨头窥伺已久的捕食者数不胜数,这个机会会留给小米吗?
配件先行,优势在于价格和模式
小米很聪明,贸然在欧美市场销售手机必然引来一大堆的官司,手机配件却可以巧妙的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更聪明之处在于,小米的角色是一家来自中国的电商网站,而非单纯的用产品来填补欧美市场。
首先从价格上来讲。小米手环等产品在功能上和Jawbone、Fitbit等品牌的产品并无太多差异,但后者的价格在100美元左右,而小米手环只要15美元,就算加上进口税和关税,在价格上仍然占尽了优势。从中国到印度再到美国,性价比是小米自始不变的作风,随着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小米这个词汇已经广见于美国科技媒体,配件先行更像是小米在品牌宣传方面的又一次尝试。从外媒的报道来看,小米手环和小米耳机一经上线便抢购一空,但欧美市场会为小米的饥饿营销买账吗?时间会给出一个答案。
其次小米商店直邮美国的形式可谓是一个聪明之举,虽然邮费、关税等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却也节省了在美国市场的渠道和运营成本。外媒的调查显示,由于中国产品售价相对低廉,激起了不少美国人到中国海淘的兴趣,而在美国上线的中国直邮购物应用Wish也已达到了3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在线商店更像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迎合,更何况雷军多次声称小米网是中国第三大购物网站,电商野心已班班可考。更重要的是,即使小米在美国的在线商店出了问题,关闭便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小米在美国市场陷入泥潭。
在专利短板解决之前,小米注定和欧美手机市场无缘,小米在线商店更像是一场对新市场的探路,顺带进行粉丝培养和品牌宣传。大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