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几年手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5/5/24 8:33:0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近日,IDC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析报告,苹果小米华为位居前三。销量发面,一季度中国市场共销售9880万部智能手机,尽管从销量上看中国智能近日,IDC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析报告,苹果小米华为位居前三。销量发面,一季度中国市场共销售9880万部智能手机,尽管从销量上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然巨大,但同比下跌了4%,相比上个季度下跌8%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情况,业界不少人开始担忧,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功能性的提升,市场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增速会逐渐放缓,继而导致智能手机的发展可能会放缓,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会变得不明朗。这里就简单聊聊编者的看法,预测一下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4G当道,促进增长
相比2014年,一季度新机的发布量明显减缓,一方面是去年赶上追求性价比的“千元机大战”,新机速度和数量都属空前,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功能差异性缩小,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减退,消费回归理性。不过,面对这样不利的市场环境,手机行业也有新的增长点,那就是4G的进一步全面建设与推广。
数据显示,在整个手机出货量占比中,目前3G手机的占比在9%左右,而2G手机占比12%左右,4G手机占比则高达79%。此外,4G智能手机销量占5成以上。3G约五年渗透率超过30%,而4G两年渗透率就达到30%。中国4G用户渗透速度将是3G用户的2倍以上。随着2014年,4G牌照的全面发放,未来的两到三年,4G手机的“换机潮”仍将继续,4G智能手机的销量仍然是手机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不仅如此,随着4G的到来,国产手机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将迎来新一轮市场洗牌。根据IDC的报告,2015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5亿台,联想、华为、中兴、酷派等本土厂商将瓜分中国市场85%的销售量。凭借实力储备,华为等厂商恐怕依旧是国内市场的领头羊,但对于一些自我研发能力较弱的新生代独立品牌小厂商,恐怕日子并不会那么好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中小厂商将无声淡去,也许这就是未来三年的智能手机业界的景象。最后,对于厂商来说,面对如此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惟有依靠不断的创新突破,才能长期引领潮流。
竞争与销售模式转变
这两年国产智能机的崛起有目共睹,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4G时代给国产手机迎来了机会,另一方面国产手机超高的性价比也是一大优势所在。基于高性价比的竞争模式,几乎蚕食了国外品牌的所有中低端市场。像三星、LG等这样的国外大品牌智能在中国高端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纯熟,市场逐渐呈现千元高性价低端机与高端机两极分化的现象,中端市场会逐渐向两极靠拢。
此外,国产手机之间的性价比竞争也会逐渐放缓,光凭“性价比”优势并不能一劳永逸,在用户对其产生审美疲劳之后,“性价比”的优势或将变为“次品”形象的劣势。而在全球市场中,国产手机要抗衡苹果、三星等技术实力较强的厂商也非常需要加强品牌形象的建设,因此,国内手机厂商应注重建立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服务再到粉丝互动的完整生态圈。
在国内销售模式方面,受运营商营改增影响,手机购机补贴下降,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更加器重电商等社会渠道。运营商的战略的改变,会促使手机厂商做出战略调整。苹果、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可能会逐渐脱离运营商渠道,加快社会渠道的铺设。而像中华酷联这类的优秀国产品牌,也不断重塑品牌形象,发展自身手机技术优势,拓展电商渠道。对于那些完全依赖运营商的国产小品牌来说,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电商等社会渠道下,小品牌没有自身技术和品牌优势,难以进入消费者视野。整个手机市场的运作会更加市场化,优胜劣汰的情况会更加鲜明。
国产手机全球化发展
国内市场被瓜分完毕,去海外寻找新兴市场势必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一个重要出路。国产手机厂商随着规模和实力的提升,出海的厂商越来越多,全球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不过,海外市场相对国内市场,市场形式更加多样化,环境也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不能够盲目奔赴海外,还需要了解当地国家的开发程度以及相关政策,结合自身优势有选择性地进行海外扩张。
此外,国产手机的崛起时间较短,手机品质尚且过关,但是手机总有出问题时候,售后问题一直是国产手机的老大难。尤其,国内市场的互联网手机兴起,但是线下售后的国内布局都还很缺失。在国外销售手机,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体系,不仅需要单独在部分地区成立售后点和服务热线,还要管控好海外运行的成本,这些对互联网手机起家的企业也是困难重重。
总结
未来几年,手机行业仍然会处于较为繁盛的状态,尤其在国产手机的带动下,国内外厂商将继续发力竞争。届时,相信陆续会有不错的手机产品出现。当然,手机行业需要巨变,还需要科技的力量来支撑,从软件系统到硬件功能,甚至到近来火热的物联网行业,建立起以手机为中心的产业链、生态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