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下钢铁产业该如何走出去?
2015/6/2 8:32:5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已保持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制造业发展成熟,资本输出迫近,由此,“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战中国经济已保持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制造业发展成熟,资本输出迫近,由此,“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战略。那么,钢铁产业如何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成为产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目前看,我国钢铁企业在“一带一路”下已有一定发展基础。
其实,中国钢铁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反差甚大。在国内一直保持着“制造业亏损大户、产能过剩重灾区”,但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国钢铁产业已表现出 旺盛的全球生命力,形成国际优势产业,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中国钢铁企业在“一带一路”地区影响力日益强大。
首先,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在“一带一路”地区出现井喷。随着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释放,以及全球雁阵产业梯度转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了全球钢铁消费的新增长点。
统计口径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支撑起我国钢材出口,成就了在欧美反倾销大棒下的出口逆势增长,并且,相当多国家进口同比增速超过50%。
2015年一季度,南亚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从中国的钢材进口量同比增长207%和124%;伊斯兰文化占主流国家的土耳其、阿联酋、沙 特、伊朗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200%、137%、110%和96.7%;东南亚国家的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同比分别增长134%、 114%、46.5%、78.7%、78.4%和77.1%。
其次,中国钢铁企业已开始在中亚、南亚等地投资建厂。“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地区的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钢铁产业必备的原料,随着该地区政府的招 商力度上升,带动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进入2015年,河北钢铁集团、八一钢铁集团、酒钢集团以及马钢集团等企业境外投资,3月27日,中国中冶、马钢集 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100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建厂处于萌动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钢铁企业海外投产规模将翻倍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潜力大。 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25.6亿美元,仅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9.9%,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有经济规模不相称,也大幅低 于我国对沿线国家28%的货物贸易出口占比。
“一带一路”下中国钢铁的国际产能合作,时间跨度上分为两个阶段。在较近的一个阶段,产品出口是重要形式。
国内已经投建了大规模的钢铁项目,就形成一次性投入,收回建设成本,避免资源闲置,充分发挥国内钢铁装置产能,尤其近两年新疆等大西北地区投建 的产能,鼓励其产品出口;未来较远的一个阶段,随着沿线国家开始落实“进口替代”政策,产能转移是主流,我国企业提前介入和当地企业进行联合生产,从而实 现中国钢铁产能的全球化布局。
“一带一路”下的我国钢铁产能走出去,存在挑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