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田气囊存隐患召回全球4000万辆车 中国超115万辆涉及
2015/6/15 8:32:4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媒体报道,本田汽车再花466亿日元扩大“高田气囊车”的召回,目前在召回的高田气囊车中,本田最多接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媒体报道,本田汽车再花466亿日元扩大“高田气囊车”的召回,目前在召回的高田气囊车中,本田最多接近一半。2008年起高田缺陷气囊问题被陆续曝光,众多知名车企躺枪,目前全球有超过4000万辆车因高田气囊隐患召回,其中,今年以来中国有超过115万车要因此被召回。
媒体报道,本田汽车称将另外花费448亿日元(约合3.63亿美元)用于扩大召回,此前该公司表示会进一步召回装备高田公司生产的存在爆炸安全隐患气囊的汽车。本田发言人说,根据会计规则,这笔成本将被纳入截止到2015年3月的上一财年的利润报告中。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本田表示将维持当前财年利润和股息的前景展望。在4月份的时候,该公司曾预期本财年净利润为5250亿日元。
上个月,高田和美国安全监管机构同意进一步召回数以百万计的装备高田缺陷气囊的汽车。据了解,这些气囊有可能发生破裂并射出金属片,这个安全隐患与6人的死亡相关,这6人全部是在美国本土。有案例显示,死亡者是直接被弹出的金属片割破动脉而死。自2008年底起,作为高田公司最大的客户,本田已经因为气囊隐患进行了大规模召回,在全球召回了至少约2000万辆汽车,来更换车上装配的高田安全气囊。在最新一轮的召回中,多家汽车制造商暂时承担了大量的成本。不过在未来,预计这些汽车制造商将和高田商讨如何分摊相关的成本。据媒体统计,在高田气囊门召回事件中比例最高的车企为日系,约为78%,其次为美系车企占比约17%,占比最少的是德汽车企约5%。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因为这个隐患在全球召回突破522万辆汽车;福特汽车召回超过150万辆,通用汽车召回目前已突破40万辆。德汽车宝马“躺枪”最严重,召回数量达到203万。
目前因高田气囊召回的车企包括了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宝马、福特、通用、菲亚特-克莱斯等众多知名国际车企,为什么这么多企业使用高田气囊?有无替代产品可以使用?
媒体报道,自2008年起,高田的气囊问题开始逐步被披露。但即使各个使用其气囊的车企召回数量不断扩大,高田对此仍置若罔闻,称是“汽车生产商自己的举动”。今年2月,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相关调查工作的高田,被处以每日1.4万美元数额的罚款。受高田问题气囊的影响,继本田、丰田以及日产之后,马自达、三菱以及富士重工都相继宣布了召回。不仅如此,这一危机也逐渐蔓延到中国市场。去年12月,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宣布将召回569769辆汽车。今年,广本再决定再召回部分飞度和思迪轿车,共计413452辆汽车。另外,东风本田也因同样的气囊隐患召回部分CR-V,共计67141辆。本周,广本又追加召回了10万辆,而天津一汽丰田、东风汽车、日产中国以及郑州日产同样不能幸免,前不久宣布召回总计57万多辆汽车,车企为什么都喜欢用高田气囊呢?高田气囊是有什么过人之处么?对此,汽车业资深评论员李洋表示,高田的气囊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
李洋:虽然他是一个车一个模样,但实际上它的通用性还是蛮高的,仅仅是它的外皮塑胶的那部分,是根据车辆的方向盘的形状来定制的。也就是说库存在这东西只有他们家能做,别的做不了。这个事吧,不是因为他质量有多好,而是说他有其他一些独道的竞争优势,比如供货周期、帐期还有价格等等,还有包括他给出了一个比较高的索赔比例。其实好多企业呢,尤其做到这个份上的,他真的不见得是卖得最多的是最好的,他只是出货量老大。综合的质量肯定还是说得过去了,但是绝对不是最好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厨助阵、品质赋能,中粮餐饮供应链视角引领川菜新发展
- 紫气东来·黔茶入沪 ——八步紫茶文化论坛点亮乡村振兴新未来
- 杭州德川、大龙补、华中国际北京农食亮相2025EBC轻食大会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开业,开启一站式睡眠治愈新体验
- 《从贵州到全国31省:京东立体助农体系激活670县经济》
- 湖南环生瑞家全屋整装实力产品,构筑品质空间新高度
- 宇视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会丨业内首次提出“AIoT智能体”新理念
- 金善美亮相“科技的力量”,山西机器人协会扬帆起航
- 青云租:青青时代正式成为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以循环租赁赋能可持续商业
- 汽车智能软件又有新突破!瑞典NIRA Dynamics以软件科技重构胎压监测,汽车制造业迎来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