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互联网+运输:货运O2O模式分析
2015/6/16 8:33: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研究结论】1.传统运输行业具有诸多弊病,基于O2O可改造空间巨大,有望诞生百亿美金的公司;2.货运O2O企业的服务模式主要分三种,分别是打车软件的点对点模式【研究结论】
1.传统运输行业具有诸多弊病,基于O2O可改造空间巨大,有望诞生百亿美金的公司;
2.货运O2O企业的服务模式主要分三种,分别是打车软件的点对点模式、改造企业管理系统的tms服务模式、泛点对点模式;
3.货运O2O平台搭建完成后,可衍生出保险、货车售后维修、社交、金融等服务,具备潜在商业增值空间。
序·运输行业规模性爆发
打车软件彻底改变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叫车模式。各类软件通过技术匹配车与人,大幅提升了用户的出行效率。
一些看到机会的创业公司则希望将“打车软件”的理念运用于传统运输行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撮合“货车”与“货源”,减少货车的空驶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货车的运输效率。
进入2014年下半年后,货运O2O行业已经开始迅速崛起并逐渐火热。2014年年末迎来了爆发期。触发行业规模性爆发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打车软件模式已经成熟,创业者受其启发,将客运模式移植到货运领域;
2.运输市场积淀已久的诟病导致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3.移动互联网设备普及,物流行业数据显示,目前货车司机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已经超过80%;
4.云端服务改变企业原有的物流软件使用习惯。货主、第三方货运公司、代理公司等开始将数据放在云端,提高了资金和数据交换的效率。
一、传统运输行业的改造升级空间
·物流成本高,可改造空间巨大
中国物流成本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这一数据不仅高于众多发达国家,同时也高于亚太和南美国家平均值。在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到15%,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数字在15%到25%甚至更高,而中国的物流成本高达生产成本的30%到40%。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中的各种低效现象,可提高空间巨大。
·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统一管理
快递连接了买家和卖家,双向关系中间过程短,可以做到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易提升。
相对来说,运输市场更为复杂,从物流的整个链条来看,从上至下包括货主、物流公司、承运商、专线物流、终端客户多个环节。具体来说,货主一般会外包给一个大的物流公司,然后继续外包,这其中包含一些中型运输公司,然后是专线、司机,最后走到终端客户。
这其中常常存在现有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客户群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压力。
·传统交接方式为主导,信息化程度滞后
运输行业是年产值数万亿的大市场,传统运输链条中诸如议价、交付、支付、时效管理等问题改变难度大。尤其在面向企业客户的运输中,所有交互都是通过电话、邮件、传真来实现。再加上运输链条中的参与者过多,并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台将其串联起来。
·空驶率高,车货不匹配
我国运输行业存在大量空驶、迂回等问题,空载率在40%左右,车和货不匹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货车司机数量达到三千万,承载着全国超过75%的货运量。交易形成多基于家族、同乡、圈内好友之间相互介绍。甚至与物流企业交易也是基于熟人模式。这些现象都激化了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的矛盾。
司机在返程时找到合适的货也很困难。为了避免返程空驶,货车主往往会通过中介获取货源信息,进一步增加成本、摊薄利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