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核电版图重划:从双寡头变成三巨头
2015/6/24 8:34: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随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5月29日正式宣布合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浮出水面,这是1994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之后,国内出现的第三家核电巨头。追随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5月29日正式宣布合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浮出水面,这是1994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之后,国内出现的第三家核电巨头。
追溯历史,国内核电企业皆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核工业部,其后不断分化发展为目前的产业格局。
在我国核工业由军转民开始发展核电的初期,秦山一期核电站由原核工业部主导,大亚湾核电站起初由原水电部主导,1986年后也改为原核工业部主导。
1988年,核工业部改组为核工业总公司,负责大亚湾与秦山的建设。至1994年初,大亚湾商运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大亚湾核电站产生的利润用作广东地区后续核电站的建设,并组建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后更名为中国广核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的成立则是原有核电版图的一个变数。2002年底,电力改革已经落下帷幕之后,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适度发展核电,开展核电自主化工作的请示》。这份文件直接导致了后来三代技术引进工作的启动。
2003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关于加快核电建设的指示,其中提出“要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到2003年下半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其后,经过将近三年的谈判,选中了美国西屋设计的AP1000技术,并为此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AP1000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不同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由核工业总公司改组而成,下称“中核”)和中广核,国家核电相较而言是一个轻资产的技术公司。这样一个公司的定位,也为它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个重组方案竞争
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中广核中核建合并,所有核电设计、建设、电站运营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三个重组方案激烈角逐了一年半,最终第一种方案胜出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的出世,并不算一帆风顺。
2012年前后,业内曾有消息称,国家核电将与中广核合并,不过这一方案最终无疾而终。
这一轮合并方案发端于2014年初。据了解,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的合并设想是由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首先提出来的。
差不多在方案提出的同时,上述核电版图中的另外两家集团也向高层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当时提出的几种方案中,除开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合并的方案之外,中广核提出的方案是希望与中国核电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合并。
中核集团的方案则希望将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与中核建合并到一家公司,被业内俗称为“大一统”方案。由于这个方案对现有核电格局的影响过大,难度不小,中核希望至少将中核建重新收归己有。
2014年4月,率先有媒体爆出中电投计划与国家核电合并。2014年5月,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也各自对内确认了合并计划。6月中旬,双方企业高层均肯定了这一传言。此后,关于核电产业体制的争论开始热闹起来,其中最激烈的是中核“大一统”方案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重组方案之间的争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