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中国59款打车软件中高危漏洞占55.9%
2015/6/24 8:34: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时下,打车软件因其快捷、便利而大受欢迎,但“火爆”背后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用户的信息安全更是备受关注。互联网漏洞曝光平台——乌云网2015年5月向《时下,打车软件因其快捷、便利而大受欢迎,但“火爆”背后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用户的信息安全更是备受关注。互联网漏洞曝光平台——乌云网2015年5月向《消费者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上旬,共发布59个关于打车软件的安全漏洞,涉及厂商多达9家,其中快的、滴滴、Uber等行业领先企业赫然在列。
高危漏洞频遭忽略在上述漏洞中,危害等级为“高”的漏洞达33个,占比 55.9%;中危漏洞14个,占23.7%;低危漏洞12个,占20.3%。其中,快的打车被发布的安全漏洞数最多,达19个(包括一号专车漏洞),一嗨租车和神州租车分别以12个、10个的漏洞数紧随其后,而滴滴打车漏洞数则为7个。(如图2)
在漏洞类型方面,被直接标记为“敏感信息泄露”或者“重要敏感信息泄露”的漏洞有9个,可能会造成软件用户信息泄露的漏洞至少达25个。
360手机安全专家万仁国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打车软件本身是一个应用,会有一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在服务器上会存在的。如果这个应用不够健全,存在的漏洞被人利用,导致拖库,可以拿到所有的数据。”
所谓“拖库”是指黑客入侵有价值的网络站点,把注册用户的资料数据库全部盗走的行为。乌云网核心白帽子“猪猪侠”认为,“软件用户信息泄露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他表示,大多数的漏洞在软件系统设计之初就可以避免,但由于部分开发人员不够重视,造成软件存在了漏洞,继而导致用户信息存在了被黑客拖库的可能性。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在被告知软件存在安全漏洞之后,依然有11个漏洞被相应厂商选择忽略。其中,嘀嗒拼车的5个安全漏洞全部被忽略,包括了在今年3月份有白帽子发布的“嘀嗒拼车SQL注入泄露用户敏感信息(包括车主证件, 银行卡号等)”的漏洞。
SQL注入可以通过在Web表单中输入(恶意)SQL语句,得到一个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上的数据库。这一高危漏洞被发布者指出可能导致嘀嗒拼车用户的银行卡号、车主证件等信息外泄。然而这条漏洞显示的状态却是“已经通知厂商但厂商忽略漏洞”。
“漏洞忽略与否取决于漏洞对业务的影响度。比如,漏洞本身危害是不是可以直接影响服务器,以及涉及的是否是核心数据等等。”易到用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表示。
被黑信息“用途”多
自2014年年初快的、滴滴两款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之后,打车软件吸引了大批的注册用户。毫无疑问,这迅速聚集起来的大批量的用户信息自然成为了不少黑客觊觎的“香饽饽”。
5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称在淘宝平台已有卖家开始公然出售Uber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手机号码、信用卡的信息。虽然在曝光后,该商品迅速被下架,Uber相关负责人也立马现身辟谣,但这仍然牵动了不少用户敏感的神经。
淘宝网消费者客服人员查询后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证实,在2015年5月5日名为“小蛋卷家”的淘宝店铺确实上架了“UBER用户信息”的商品,每份一元,最终成交记录为5笔,共27份商品被出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