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助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
2015/8/1 8:32:5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日前,有关“《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有望在年底前发布”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热议,人们期盼这一前无古人、潜力巨大的产业能日前,有关“《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有望在年底前发布”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热议,人们期盼这一前无古人、潜力巨大的产业能够成为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有效推动力,更希望中国可以在机器人技术、市场等方面实现突破,创造又一个中国的名牌产业。
不过,对于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科研工作者坦言,“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一领域,除了市场,我们完全不具有优势。可以想象,未来的发展除了要有顶层设计、政策落实外,还需要仰仗各行各业乃至全民的创造力”。
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就在不久前的6月5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讲话中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毛伟明亦强调,虽然我国已是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自主品牌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我国既要有市场,也要使国产装备制造业迅速跟进,实现双赢。
毛伟明指出,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其主要措施就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其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智能工厂则是其重要支撑和依托。
而2015年工信部将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便是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此引导行业发展。彼时,毛伟明曾透露,规划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成。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将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强机器人在重点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表示,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研发条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2016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对于我国来说,如何抓住机遇,找准突破方向,从跟跑实现领跑,提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协将与工信部建立长效机制,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机器人十三五”强调顶层设计
据悉,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此外,今年工信部还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
而除了工业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规划》还对其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例如,《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相关媒体报道中曾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的话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
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2013年至2016年估计会有2200万个人/家用机器人得到销售。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估计为1550万台,销售额达56亿美元。而随着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