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研究
2015/8/8 8:33: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移动出行市场开始从出租车打车市场向出行各个领域快速渗透,包括专车、拼车等,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渗透速度。但在给用户带来惠利的同时,产业背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移动出行市场开始从出租车打车市场向出行各个领域快速渗透,包括专车、拼车等,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渗透速度。但在给用户带来惠利的同时,产业背后的行业规范不完善、监管缺位等问题逐渐显露。未来市场的发展仍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规章、全面确保行业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行业现状:打车用户超2亿,车联网市场规模过千亿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达到2.11亿人,2015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将达2.69亿人,同比增长为27.5%。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2014年移动打车领域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之后,2015年移动打车用户的增长有所放缓。2015年以来打车软件市场开始呈现一家独大局面,市场格局基本趋于稳定。移动拼车、移动专车以及代驾等出行细分领域则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竞争较为激烈。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201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元,增长率为40.9%。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车联网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市场生态暂未成形。随着4G的发展与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车联网在中国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二、用户行为分析
1、移动打车:叫车习惯渐趋成熟,过半数用户表示满意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中国移动打车应用用户叫车频率在每周三次或以上的占比为22.4%;每周1-2次的用户占比为19.9%。艾媒咨询分析认为,移动打车市场用户教育已经基本完成,用户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渐趋成熟。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74.1%的中国出租车类打车应用用户单次预算在50元以下,对于专车类应用用户单次预算,39.6%的用户是在50-100元之间。出租车类应用与专车类应用面对的细分用户群体具备不同的价格敏感度,两者对价格预算的差异也比较大。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中国手机网民使用移动打车的场景分布广泛,且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在对个别地段难打车的问题解决效果最为明显,20.5%的用户选择在难打车地段使用移动打车应用,16.9%的用户则选择在天气不好时使用移动打车应用叫车。艾媒咨询分析认为,针对此前打车的诸多痛点,移动打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叫车难的困境。出租车司机也可以通过移动打车平台有效地提升使用效率,真正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在中国手机网民对于移动出行应用的满意度方面,54.7%的用户认为当前移动打车应用整体表现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而认为移动出行体验很差的用户,占比仅为0.7%。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对当前移动出行打车服务的不满原因主要集中在使用场景有限、响应速度较慢以及用车安全顾虑三个问题上,分别占33.8%、33.1%以及30.3%。另外,在定位准确性、价格规范性等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艾媒分析师认为,经过前期激烈的补贴大战,除了有雄厚资本支撑的滴滴与快的之外,打车软件市场其他品牌被挤出市场。随着滴滴与快的的合并,目前出租车类打车市场格局基本已定,滴滴快的在出租车市场中已经基本形成垄断。
在互联网+出行各领域里,出租车类打车应用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其用户教育相对成熟。在取消打车补贴之后,用户的黏性虽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水平。出租车类打车应用用户的使用场景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基本覆盖了用户日常打车场景。
出租车类打车属于高频次,宽场景覆盖的应用类型,具有较强的使用黏性。通过出租车类打车的高频次,也有望进一步带动专车、拼车等其他出行方式的使用习惯。同时,结合本地生活信息与用户出行数据,未来将成为O2O营销的主要途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盘点出口电商的主要物流模式
- 下一篇:海购需求爆增 传统模式固有风险暴露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