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系列榜单盛大发布
2015/8/12 8:32: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015年8月10日,在海南博鳌西普会上,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系列榜单揭晓。今年一共26个品类78个品牌上榜,是历年评选品类最多的一次。此外今年的锐榜2015年8月10日,在海南博鳌西普会上,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系列榜单揭晓。今年一共26个品类78个品牌上榜,是历年评选品类最多的一次。
此外今年的锐榜共评选出13个在2014年快速成长的品牌,也是锐榜第一次划分药品及非药品榜单。
近百健康产业领导品牌共许承诺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移动互联的发展等,政策、技术和资本三者正合力推动健康产业生态链的重构,健康产业品牌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中国?品牌榜”也做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引入了百度品牌数字资产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还原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对评选的品类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之更贴近市场与消费者习惯,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用药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及为健康产业的品牌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感冒药分中西药
中医药是中国的特色,特别是在感冒药领域。感冒药中的化学药近年受到“限麻令”影响较大,整个品类发展速度放缓,在形成了以白加黑?等外资品牌和快克?等本土品牌主为的市场格局后,品牌竞争也趋缓。
但感冒药中的中成药的竞争则相对激烈,除了999?感冒灵凭借多年的市场积累依然占据这个品类的领导地位之外,其他品牌如诞生于非典时期的以岭?连花清瘟胶囊、这两年强势崛起的白云山?光华?小柴胡颗粒(2015锐榜品牌)等引发了感冒药中的中成药品牌排序之争。
现代人工作繁忙,各种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如影随形各种镇痛药物需求量极大。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将镇痛药物分成了口服镇痛药和外用镇痛药两个品类。其中,口服镇痛药三个上榜品牌均是非甾体抗炎药,而外用镇痛药则均是中成药,而且格局十分稳定,如羚锐?已经连续多年上榜。
心脑血管类用药竞争激烈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居于中国疾病谱高位,而且这一大类疾病患病人群庞大,又多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因此,这个中国药品市场最大的品类一直是品牌必争之地。
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亦将这个品类分为中成药和化学药两个品类,其中心脑血管类化学药三个上榜品牌均为外资品牌,本土品牌多为仿制药,在品牌竞争方面外资占了上风。
而心脑血管类中成药的三个上榜品牌,如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松柏?速效救心丸等早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地位一般不易撼动。
近年来,呼吁大力发展儿童专用药物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企业抓住机遇,儿童用药品牌发展迅速。
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将儿童常用药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补充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感冒咳嗽类用药单独划分,形成3个儿童用药品类,为儿童用药品牌选择给出更细致的指导。
新增品类
今年新增的品类不少,如肝胆用药、鼻炎/全身抗过敏用药、家用医疗器械等。此外,个别原有品类也做了调整,新加入某类药物,或细分成新的品类:如在传统的止咳用药的基础上加入哮喘用药,将品类扩大为止咳平喘用药;将原来的男科用药细分为泌尿系统用药和改善性功能用药两个品类。
品类的变化一方面源自于消费者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作为肝炎大国,随着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普及,消费者对肝胆用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随着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高发,鼻炎/全身抗过敏用药和哮喘用药也变得重要起来。
传统品类格局基本稳定
在一些传统品类中,品牌格局基本已经趋于稳定,例如抗感染药物,KBN?阿莫西林以源自英国的经典配方和工艺、内部质量体系高于国家标准的理念深得人心;而香港澳美药厂的阿莫灵?则以应用金少鸿高分子杂质内控技术赢得了市场,技术上值得消费者信赖;本土品牌抗之霸?则因几乎涵盖所有口服抗菌消炎药常用品种而继续上榜——这三个品牌已经占据该品类上榜品牌之位多年。
又如胃肠道用药,江中?健胃消食片通过坚持的强势的广告及终端拉动,使得江中健胃消食片常年占据该品类的领导品牌。其次,中外合资的博福益普生公司通过实行“e项目”,全面打造思密达?在终端及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形象,成功让思密达继续位于该品类的三强之内,成为胃肠道用药的明星品牌。
表 2015“健康中国·品牌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国内白糖业或重回全面亏损境地
- 下一篇:济南市三抓三促让居民医保惠及民生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