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出台 全面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015/10/31 8:32:2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国防科工局等部委近日印发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提出2015年-2020年在遥感、通信和导航等空间领域,全面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在卫星遥感领域重点发国防科工局等部委近日印发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提出2015年-2020年在遥感、通信和导航等空间领域,全面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在卫星遥感领域重点发展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三个系列,形成数据全球接收与全球服务能力;在通信广播方面,主要发展固定通信广播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在卫星导航领域,到2020年,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优于10米定位精度、20纳秒授时精度的全球服务能力。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出台,将为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服务等细分产业带来需求扩张机遇。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在轨卫星数目为139颗,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会超过200颗在轨航天器。另外,卫星通信、北斗导航等市场需求的推动也给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订单。机构预计,至2020年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北斗产品市占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相比目前的10%大幅提升。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此次规划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和创新为引领,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技发展等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全球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加速升级换代阶段,卫星遥感向地球整体和多星组网观测发展,卫星通信广播各类业务趋于融合并向宽带多媒体方向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星座正在加紧部署。卫星导航从美国主导的单一GPS系统,向中国的北斗导航、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系统多头并进。在经济转型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空间基础设施潜在需求巨大,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助力。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振下,卫星产业链各环节均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由此产生的订单规模巨大。(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