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2015年的十大食品热点
2016/1/5 8:59:4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食品新闻总是备受关注,每年都有许多“热点”新闻,刚刚过去的2015年也不例外。不过,几乎每条热门的食品新闻在吸引了巨大关注之后,都会被“吐槽”“反转”,最后通食品新闻总是备受关注,每年都有许多“热点”新闻,刚刚过去的2015年也不例外。不过,几乎每条热门的食品新闻在吸引了巨大关注之后,都会被“吐槽”“反转”,最后通过网络的“净化”功能让完整的事实逐渐显露出来——最初的义愤或者兴奋,往往只是被忽悠的热情。
下面盘点最热的十条食品热点(排名不分先后):
草莓“农药超标”事件
新闻:某电视节目宣称记者随机购买的8份草莓中检测出农药乙草胺。该农药并未登记在草莓中使用,其检测出的含量与欧盟标准相比,有的草莓超标6倍。节目还通过专家指出,美国已把乙草胺列为B2类致癌物,如长期食用乙草胺残留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乙草胺的代谢物中毒,有致癌性。
真相:乙草胺是除草剂,在草莓中出现所测浓度残留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很低;报道中的检测机构并不具备检测资格,检测结果比较可疑,此后北京农业局的专项调查并未发现乙草胺;根据乙草胺的安全性数据,即使节目中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也并不意味着草莓就不能吃了。即使是含量最高的那个样品,普通人的食用量距离“危害剂量”也还差很远。
喝白酒相当于服57种中药?
新闻:一篇《喝白酒相当于服57种中药!今晚赶紧喝起来》的帖子在微信圈里广泛流传,宣称根据微生物发酵领域“最牛”的江南大学的研究新发现,“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喝白酒相当于服57种中药”。
真相:所谓“白酒的保健成分”一事在2014年就被炒作过,2015年是“老饭再炒”,只是更加劲爆;江南大学副校长致电媒体,声明这个帖子的信源“并非来自该校和他们研究团队的成果,而是商家拼凑炒作和利用新媒体进行的不当营销。”;江南大学做过《科学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该研究评价白酒对健康影响的方式本身就避重就轻,有失偏颇。
“僵尸肉”是真是假?
新闻:几十年前的鸡爪、牛肉等冷冻食品通过走私进入食品市场。
真相:“走私冷冻肉”的确存在,对食品安全也具有很大的威胁;所谓“僵尸肉”的新闻许多关键细节(“冷冻几十年”“战时储备”等)无事实依据,是通过渲染甚至扭曲事实来引发公众的恶心,从而来吸引眼球。
热水冲蜂蜜破坏营养?
新闻:某电视节目测量冲水温度对蜂蜜的影响,发现高温的水会让“酶值”大大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冲蜂蜜不能用65度以上的水,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专家”宣称,蜂蜜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酶,如果用开水冲调,酶会失去活性,于是就失去了营养价值。
真相:蜂蜜中有一些酶,但它们跟“营养价值”无关,是否失活对健康没有影响;不管怎么喝,传言中蜂蜜的各种“健康功效”都没有科学事实支持,全靠“信则灵”。
“软黄金”黑枸杞?
新闻:近年来黑枸杞被鼓吹出各种“神效”,于是价格飞涨——最高甚至交易到每公斤4400元。在青海草场,有几千盗采者与警方发生了冲突。
真相:黑枸杞的“神效”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只是基于花青素的演绎,而花青素的功效也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即便是要一味追求花青素,通过黑枸杞也很不划算,茄子、黑莓、蓝莓、红(紫)葡萄、甘蓝、紫玉米等蓝紫色的蔬菜水果中,花青素的含量都很高。
牛奶中的硫氰酸钠
新闻:河北省食药监局通报某牛奶中检出硫氰酸钠,数值高达15.20毫克/公斤,随即对市场销售的该款牛奶叫停,同时对河北境内销售的该企业7种产品进行了应急抽检并展开调查。通报中称“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有些媒体报道时称“检出剧毒氰化物”,还有些媒体则直接冠以“毒奶”之称。
真相:硫氰酸钠在牛奶中天然存在,通常情况下含量较低,河北省食药监局检测出的数值高于通常值;国际上允许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硫氰酸钠为生奶防腐,河北省食药监局检测出的量在该范围内(意味着即使检测结果准确,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我国有相关规定,所以如果该企业真的添加了,那么就是违法,应该被追究;该企业所在地是辽宁省,辽宁省食药监局力挺该企业没有添加,企业追责河北省食药监局程序违规;事件最后,河北省食药监局撤销了该通报。
柿子酸奶同吃杀死了小女孩?
新闻:朋友圈盛传“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于是,“柿子与XX食物不能同吃”的传言再度盛行。
真相:该消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柿子中的单宁和蛋白质可能形成胃柿石;不同柿子中的单宁含量相差很大,但只要柿子不涩,单宁含量就不高。所以不要吃涩柿子,如果是成熟的甜柿子,或者经过“脱涩处理”已经不涩的涩柿子,那么与这些食物一起吃也无所谓;如果是涩柿子,单独吃也不保险。
微塑料攻陷食物?
新闻:《科学美国人》报道了华东师大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中国食盐样品都含有微塑料,尤其是海盐,每公斤中超过550块——按照通常的食盐食用量,一个人一年吃下的微塑料可能超过1000块。其他的盐中没有那么多,但也都被污染了。
真相:微塑料的概念在2004年才被提出,它们在自然界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循环、以什么样的途径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等问题,目前都没有足够的科学数据来做出评估;不仅中国的盐含有微塑料,世界各国的盐或其他食物也都一样;目前,人类还不清楚这些微塑料对人类健康有多大的影响,但它们必定是无益的。目前人们所能做的,是减少塑料的使用和丢弃,从而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新闻: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当时传遍了微博和微信,文章宣称植物油在烹饪中容易产生致癌物,所以推荐饱和脂肪高的椰子油、黄油和猪油等。
真相:文中所谓的“致癌”是指长时间高温加热的情况下玉米油和葵花子油产生的致癌物更多,但一般的烹饪不会达到那样的温度和时间;文中只比较了致癌物的产生,从而得出猪油、黄油、椰子油更好的结论,但没有考虑到这些油的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健康不利的问题。
火腿培根是一级致癌物?
新闻:世界卫生组织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定为一级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质,使其与石棉、香烟、砒霜“为伍”,而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也被列为二级致癌物。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等级是根据证据的确凿强度来分的,而不是致癌能力的大小。“证据的确凿程度”是指是否证据明确,可以定罪;“致癌能力的大小”是指危害的大小。(云无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