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企2月继续积极拿地 或面临两难
2016/2/20 8:42:5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截至17日,20大标杆房企合计拿地金额突破了176.3亿,预计最后全月将在250亿左右,这一数据虽然低于前几个月,但因为2月受春节影响,2月上半月虽然成交的土地数量不多,但自去年以来频现的地王热仍在继续。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截至17日,20大标杆房企合计拿地金额突破了176.3亿,预计最后全月将在250亿左右,这一数据虽然低于前几个月,但因为2月的特殊性,土地出让数量较少,整体看,标杆房企依然维持了非常积极的拿地意愿。
根据数据,2月份20大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已经超过2015年2月全月的155.52亿,预计全月同比拿地金额涨幅将高达5成以上。
多家企业在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积极拿地。从2月份积极拿地的企业看,保利、万科、首开、碧桂园、恒大、融创、富力、绿城等企业均非常积极,整体上看,房企拿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例如,2月16日,经过133轮报价,恒大地产以37.71亿元竞得广东省佛山市一块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商住地地块,楼面价达9359元/平方米,溢价率177.28%,逼近周边在售房价。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截至日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南京、重庆、厦门、大连10大城市2月份居住类住宅土地合计签约7宗,平均楼面价高达8872.82元/平方米,环比1月份7760.64元/平方米的成交楼面均价上涨14%,同比2015年2月土地成交均价涨幅高达190%。
而自2015年来,20大标杆房企合计在土地市场投入了3517.13亿拿地。从在一线城市的占比看,历史首次突破了50%比例,占比高达50.74%。越来越多的房企扎堆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在去年11月,很多企业多年来第一次拿地,比如阳光城在台湖、绿城在门头沟,扎堆制造地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虽然也处于调整中,但需求基础依然庞大。针对三四线城市存在的明显过剩风险,标杆房企开始全面回归一二线城市,这也造就了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地王频出的现象。北京等一线城市在标杆房企争抢拿地的影响下,已经出现地价超过房价的现象,这也蕴含着不少风险。
2013年北京开始出现地价超过房价的情况,并产生了多宗地王;随着2015年6月大兴、丰台等多宗高价地的成交,地价远超房价几乎成为土地市场的普遍现象。地价的高企催生了多个豪宅项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1个多月时间内,北京纯商品房住宅签约套数为4299套,其中300万以内的刚需物业只有2346套,占比为54.6%,这一比例连续多年来持续降低。
合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说,现在的问题在于,土地出让价格如此之贵,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以广州西边的广钢新城为例,土地楼面价已经2万多了,但建成后只能卖3万左右,“开发商的压力非常大,要做非常大的投入才行,因为地铁再过两站到广佛交界处的南海,价格只有一半左右。”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高地价也把他们推入到一个两难的境地。由于高地价侵蚀了利润率,使得房企前期投资压力增大、投资回收期延长、周转速度减缓,不买地未来就没有项目可供开发;如果出手购买高价地,未来或将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
“现在你别看大家在广州拿地很积极,但相比售价来看压力非常大,有些项目是亏损在卖,这种市场是不健康的。”龙斌说,有些企业不拿地就无法占有市场,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但一拿地后就有经营的压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