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贸区CMO试点加快创新生物药产业化
2016/3/1 9:07:5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日前在纳斯达克完成IPO的百济神州,是一家免疫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企业,上海自贸区内正在推进的一项试点,希望能帮助百济神州的新药更快进入市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日前在纳斯达克完成IPO的百济神州,是一家免疫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企业,上海自贸区内正在推进的一项试点,希望能帮助百济神州的新药更快进入市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美国时间2月8日,百济神州(BGNE)完成IPO,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今年第一家赴美IPO的中国企业,也是2016年美国IPO的第一单。
百济神州的网站显示,目前该公司共有四个在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的PD-1抑制剂单克隆抗体BGB-A317,就是目前正在推进的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MO)试点的首个产品。
根据百济神州的描述,BGB-A317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类肿瘤免疫单克隆抗体药物,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它能够与T细胞表面阻碍免疫激活的重要受体PD-1结合,抑制PD-1,并清除癌细胞激活免疫系统的阻碍因素,从而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
今年1月,BGB-A317已通过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同时,该药物也已经在2015年11月份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递交了新药的临床研究申请,等待批准。
通常,一种药物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研发、药物生产、流通上市。
在国外,研发机构可以通过CMO,实现合同生产。但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只有药品生产企业才可以申请药品注册,取得药品批准文号。也就是说,假如一家研发机构研发了一种药物,要进入生产环节,就只能自己建厂。
而现在,它多了一种选择,就是委托给有资质的机构实现合同生产。
这一变化所依托的,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2015年11月4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省市,开展为期三年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借助这项试点,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实现分离。
百济神州的BGB-A317,就委托给了位于上海张江的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由其提供工艺开发和药品生产服务,后者也是国内首个开展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的试点企业。
对于研发企业而言,合同生产是一个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的选择。
生物药的技术门槛很高,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家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果是自行建设生产线,以勃林格殷格翰的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为例,投资是5亿元人民币,选址、建厂时间是3年,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如果进行委托生产,我们只是按国际CMO运行的常规收费收取服务费。”
生物制药CMO试点针对的是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罗家立说,从生物制药的合同生产模式和经验来看,受托方在委托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早期介入,也就是从临床申报开始,可以对产品及其生产工艺有更多和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工艺设计阶段就被“植入”高的标准和控制措施。
CMO试点的推进,也有助于改善目前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生物医药是张江的主导产业之一,这里有大量的研发企业。但是因为张江的主要创新主体是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自身产业化能力不强,再加上张江的土地空间资源紧缺,所以之前很多研发企业,要么卖掉研发成果,要么到外地投资建厂,本地产业化的很少。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数据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累积转让成果总量近百,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成果都转让到了外地,主要是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药厂。
罗家立说,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试点的开展,可以将原本生物制药产业链中的“生产瓶颈”变成“服务平台”。药物研发型企业只需专注在创新药物本身的开发,而药物生产企业会专注商业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开发,从而帮助研发企业的在研新药实现产业化,并使其价值最大化。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方面也表示,随着新政的推广,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化瓶颈将得到进一步舒缓,新药创新研发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目前勃林格殷格翰正在和多家张江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洽谈,已经签署了一些委托生产协议。
“我们相信通过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这种创新的模式,可以帮助更多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和上市创新的生物制药产品,使中国患者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创新生物药。”罗家立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