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鱼子酱市场供需状况分析(图)
2016/5/20 10:57:2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鱼子酱市场的供求状况鲟鱼卵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无机盐、维生素A、B 和D,以及钙、铜、镁、铁和硒等微量元素。将鲟鱼卵取出后精心加工制作的鱼子酱是一种国际消费市场公认的顶级食品,与鹅1、鱼子酱市场的供求状况
鲟鱼卵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无机盐、维生素A、B 和D,以及钙、铜、镁、铁和硒等微量元素。将鲟鱼卵取出后精心加工制作的鱼子酱是一种国际消费市场公认的顶级食品,与鹅肝、松露并称为“世界三大美食”,因其供应量较少,价格昂贵,素有“黑黄金”的美誉。
(1)鱼子酱市场的供应现状
一般而言,一尾成熟原料雌鱼可加工的鱼子酱约为其体重的10%-15%。依据加工鲟鱼的来源,鱼子酱可分为野生鱼子酱和人工养殖鱼子酱两种。在21 世纪以前,鱼子酱主要由捕捞的野生鲟鱼加工制成。随着野生鲟鱼资源的衰减、CITES 公约的配额管理以及世界各国对捕捞野生鲟鱼的严格控制,野生鱼子酱的供应迅速减少。进入21 世纪以后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供应逐步增加。截至目前,人工养殖鱼子酱已基本取代野生鱼子酱,成为鱼子酱市场上的供应主力。
1)野生鱼子酱的供应迅速减少
① 国外野生鱼子酱产量的基本情况
国外野生鲟鱼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伏尔加河、黑海和多瑙河等水域,其中里海的野生鲟鱼资源约占世界的80%。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野生鲟鱼资源,从16 世纪就已经开始捕捞野生鲟鱼并加工鱼子酱,被誉为鱼子酱的故乡。鱼子酱消费不仅在俄罗斯、伊朗等里海周边国家盛行,也逐渐传到了欧洲、美国和亚洲,形成了具有近500 年历史的稳定消费市场。长期的酷渔滥捕、环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筑坝等人类活动对野生鲟鱼生态的破坏导致世界野生鲟鱼资源急剧下降。大规模的野生鲟鱼商业捕捞在20 世纪中叶达到了高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1950 年-1990 年间世界野生鲟鱼的捕捞量均维持在每年1.5 万吨以上,并于1976 年和1977 年达到了年捕捞量3 万多吨的峰值,同时野生鱼子酱产量也于1977 年达到了约1,988 吨的历史峰值2。到1997 年,世界野生鲟鱼的年捕捞量已下降至4,485 吨,较1977 年下降85%,同时野生鱼子酱产量也降至约280 吨,仅为1977 年产量的15%左右。
野生鲟鱼资源的急速衰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保护野生鲟鱼资源,1998 年CITES 将所有的世界现存鲟鱼都列入了公约附录II。自2001 年起,CITES对里海、西北黑海和多瑙河下游等鲟鱼资源分布区域国家的野生鱼子酱出口采取了配额限制,严格控制野生鱼子酱的进出口贸易,缔约成员国所有野生鱼子酱及鱼肉等鲟鱼制品的交易均需取得配额。受野生鲟鱼资源衰减和贸易配额限制的影响,世界野生鲟鱼捕捞量和野生鱼子酱产量在进入21 世纪后持续下降。2000 年,野生鲟鱼捕捞量下降至2,508 吨,野生鱼子酱产量下降至157 吨,仅为1977 年峰值的8%;2008 年,野生鲟鱼捕捞量进一步下降至841 吨,野生鱼子酱产量也降至53 吨,仅为1977 年峰值的3%。
自2009 年起至今,因野生鱼子酱黑市贸易问题严重以及野生鲟鱼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CITES 进一步收紧了野生鱼子酱及鲟鱼其他制品的配额发放。除2010 年阿塞拜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里海国家还有少量配额外,CITES 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禁止了野生鲟鱼制品的国际贸易。为保护野生鲟鱼资源,2010年欧盟和美国相继立法禁止野生鱼子酱进入本地区销售。在野生鲟鱼资源持续减少和严厉的市场管控下,2013 年世界野生鲟鱼捕捞量进一步减少至不足500 吨,野生鱼子酱产量也降到了约9.41 吨3,仅为1977 年峰值的0.5%。2012 年起,野生鱼子酱逐渐退出了市场供应。
近60 年世界野生鲟鱼捕捞情况(吨)
近年世界野生鱼子酱产量与1977 年对比(吨)
② 我国野生鱼子酱产量的基本情况
2006 年以前,我国出产的所有鱼子酱均为捕捞野生鲟鱼加工获得。我国野生鲟鱼资源共有8 种,主要为分布在黑龙江中游、松花江下游流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分布在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以及分布在新疆地区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
与世界其他鱼子酱出产国类似,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以及人工修筑水利设施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野生鲟鱼的生殖洄游与种群繁育,我国野生鲟鱼资源量也急剧下降。黑龙江流域的鲟鳇鱼由20 世纪80 年代的年捕捞量452 吨4,下降到了2007 年的100 余吨5;长江流域的中华鲟繁殖群体年资源量则由1980 年以前的超过2,000 尾下降到2007 年的305 尾6。据中国水科院及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救治监测中心的监测记录,2013 年未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近32 年来首次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
国内野生鲟鱼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得该物种已经处于了极濒危边缘。为拯救鲟鱼资源,我国已将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余鲟鱼品种参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进行保护。同时,我国还采取了野生鲟鱼限制捕捞或严禁捕捞以及大规模开展鲟鱼增殖放流和加强鲟鱼主要栖息水域的渔政管理等措施,加大对野生鲟鱼的保护力度。虽然我国为保护野生鲟鱼资源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鲟鱼生长周期长、成熟年龄大和自然成活率低等特点,导致野生鲟鱼资源的拯救工作难度大,种群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
我国用于加工鱼子酱的野生鲟鱼以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史氏鲟和达氏鳇两个品种为主。一般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时捕捞野生成熟雌鱼并加工制成野生鱼子酱,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作为CITES 缔约国之一,我国野生鱼子酱国际贸易也接受CITES 的配额管理。2001 年-2003 年期间,我国野生鱼子酱的出口配额维持在5.94 吨/年。随着野生鲟鱼资源的减少,2004 年-2006 年间,CITES 暂停了对我国野生鱼子酱配额的发放,2007 年-2008 年间,重新放开的出口配额也仅维持在3 吨/年左右,2009 年至今,CITES 再次停发了我国野生鱼子酱的出口配额。
2)人工养殖鱼子酱成为市场供应主力
① 世界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
根据CITES 规定,对列入CITES 附录II 的鲟鱼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其主旨在于限制野生鲟鱼资源的商业利用,鼓励通过人工养殖鲟鱼来替代野生捕捞鲟鱼,满足市场需求,摆脱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保护野生鲟鱼资源。在CITES的配额管理中,人工养殖鱼子酱及鲟鱼其他制品的配额由各缔约国濒危物种管理部门根据该国每个养殖企业的养殖容量核发,不设限制。
前苏联最早成功掌握了鲟鱼的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至20 世纪80 年代,鲟鱼全人工繁育、生态健康养殖及鱼子酱深加工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形成。
1984 年,世界各国人工养殖的鲟鱼及鱼子酱开始投放市场,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0 年,鲟鱼养殖产量首次超过野生捕捞产量。但由于鲟鱼成熟周期较长,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短期内并未快速增加,直到2007 年,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才首次超过野生鱼子酱产量,取代野生鱼子酱成为市场供应的主力。2012年世界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已达165 吨。
随着世界范围内野生鲟鱼资源的衰竭、CITES 对野生鲟鱼制品贸易配额的严格控制、欧美等主要鱼子酱消费国家对野生鱼子酱交易的严令禁止以及鲟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工养殖鱼子酱为主的市场供应状况将会成为常态。目前,人工养殖鱼子酱的生产国主要有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以及中国,此外保加利亚、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和乌拉圭等国家也有鲟鱼人工养殖基地,但与前述五国相比规模较小、鱼子酱产量较低。
② 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鲟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鲟鱼人工养殖开始兴起。随着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鲟鱼养殖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产业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鲟鱼的人工养殖量超过55,000 吨,位列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已成为人工养殖鲟鱼第一大国,但我国鲟鱼养殖户普遍呈现出投资额较小、养殖规模不大、养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商品鲟鱼(1 千克/尾)等特点,受国内整鱼消费习惯影响,该规格的商品鲟鱼主要在当地生鲜水产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国内一批鱼子酱加工企业的出现,我国鲟鱼产业开始分化,占近80%的鲟鱼养殖量仍为商品鲟鱼的同时,以加工鱼子酱为目的的鲟鱼人工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06 年公司实现了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的首次出口,标志着我国企业正式具备了加工高品质人工养殖鱼子酱的能力。随着公司后备原料鲟鱼梯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他企业开始陆续进入本行业,我国以加工鱼子酱为目的的鲟鱼人工养殖量得以持续增长,2011 年已达到近9,000 吨的规模。根据我国水野分会对全国鲟鱼养殖情况的调查,截至2014 年底,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的鲟鱼养殖单位63 家,其中后备原料鲟鱼养殖单位40 家。2003 年-2011 年间,我国鱼子酱后备原料鲟鱼养殖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3 年-2011 年我国鱼子酱后备原料鲟鱼养殖(吨)
自2006 年以来,随着以本公司为代表的鲟鱼人工养殖及加工企业的原料雌鱼不断进入成熟期,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也快速增长。2006 年-2012 年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从0.70 吨增长至28.88 吨,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5%,并于2012 年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人工养殖鱼子酱生产国。2006 年-2012 年间,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的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6 年-2012 年我国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吨)
3)近年来世界鱼子酱的总体供应情况
2006 年-2012 年间,世界鱼子酱市场的总供应量约为1,068 吨,年均供应量约为153 吨。人工养殖鱼子酱供应量占世界鱼子酱总供应量之比由2006 年的50%上升至2012 年的86%。在2006 年-2012 年间,世界鱼子酱的总体供应形势呈现以下两个特点:① 世界鱼子酱的供应总量比较平稳,受2009 年CITES 禁止野生鱼子酱贸易的影响,世界鱼子酱产量在2006 年-2008 年小幅增长之后到2009 年开始下降;2010 年之后随着人工养殖鱼子酱的增加,2010 年-2012 年世界鱼子酱的产量又恢复了缓慢增长。② 世界鱼子酱的供应结构出现变化,人工养殖鱼子酱已经取代了野生鱼子酱, CITES 数据显示,2011 年野生鱼子酱仅占鱼子酱总产量的2.24%,已经基本退出了世界鱼子酱市场的供应。2006 年-2012 年世界鱼子酱产量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6 年-2012 年世界鱼子酱总产量与历史高峰产值对比(吨)
尽管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逐年增加,世界鱼子酱供应也缓慢增长,但与历史峰值相比,2012 年世界鱼子酱产量仅为1977 年产量的10%。随着野生鱼子酱供应量的大幅减少和欧美主要消费市场立法禁止野生鱼子酱进入市场,野生鱼子酱将逐渐退出市场供应,人工养殖鱼子酱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2)鱼子酱市场的需求现状
1)鱼子酱市场供需形势良好
作为世界顶级美食之一,鱼子酱消费具有悠久的传统,市场需求长盛不衰。欧洲和美国是传统的鱼子酱消费市场,以日本、阿联酋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也逐步成为鱼子酱消费的新兴市场。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野生鱼子酱的供应量急剧减少,受限于鲟鱼生长的自然规律,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的增长尚无法弥补野生鱼子酱供应急剧减少留下的市场缺口,鱼子酱的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历史上,世界鱼子酱的最大年消费量曾经达到1,988 吨。据第六届世界鲟鱼养护大会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鱼子酱市场每年缺口近900 吨。因此,目前鱼子酱市场较为稀缺的供应量和较高的终端价格水平已经成为了制约市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2)主要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鱼子酱的主要消费市场相对集中于欧洲、美国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根据CITES 贸易数据库统计,2006 年-2011 年间欧洲、美洲和亚洲三个地区主要国家的鱼子酱进口量合计达到约656 吨,占全球进口量总和的84%。2006 年-2011 年世界鱼子酱进口量的区域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6 年-2011 年世界鱼子酱进口总量分布情况(吨)
欧洲市场是鱼子酱消费的传统市场,也是世界鱼子酱消费的第一大市场。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鱼子酱进口国中有4 个欧洲国家,分别为德国、法国、瑞士和比利时,这4 个国家合计进口鱼子酱约318 吨(不考虑再出口数据的影响),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40%。
而作为鱼子酱故乡的俄罗斯,虽然是鱼子酱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鱼子酱消费传统,但俄罗斯一直以来为保护国内的野生鲟鱼资源和鱼子酱市场,对鱼子酱的进出口贸易管制甚严,从而导致CITES 数据库中统计的俄罗斯鱼子酱进口量较小。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对鱼子酱进口贸易的管制已经开始有所松动,2015 年,公司完成了对俄罗斯市场的首批鱼子酱出口,市场反映良好,如俄罗斯最终完全开放鱼子酱的进口贸易,俄罗斯市场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美国的鱼子酱消费文化起源于欧洲,由欧洲移民在美国成立之初带到美洲大陆,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成为继欧洲之后的第二大鱼子酱消费市场。
2006 年-2011 年,按国别统计,美国是世界鱼子酱进口数量最大的国家,总计进口鱼子酱约158 吨,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0%。作为世界上富裕阶层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鱼子酱消费能力巨大。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欧美市场相比,亚洲地区鱼子酱消费能力发展迅速。
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鱼子酱进口国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5 个,分别为日本、阿联酋、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6 年总计进口鱼子酱约183 吨,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4%。我国的鱼子酱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主要销售渠道是高档酒店、西餐厅、会所、使馆和大型超市等,主要消费人群是外宾、海外华侨、了解鱼子酱的中国少数消费群体。
(3)当前市场主要的鱼子酱品种
根据从CITES 贸易数据库取得的各主要鱼子酱生产国的出口数据统计,2006 年-2011 年,西伯利亚鲟鱼子酱为出口量最大的品种。6 年中鱼子酱累计出口量超过10 吨的鲟鱼品种有9 个,具体如下图所示:
2006 年-2011 年世界主要鲟鱼品种鱼子酱出口量(吨)
我国鱼子酱出口的主要品种是杂交鲟、史氏鲟和达氏鳇鱼子酱。根据CITES 的统计数据,2006 年-2011 年,我国6 年累计出口量最大的品种为史氏鲟鱼子酱,出口量约为49 吨,约占同期我国鱼子酱出口总量的58%。其次为杂交鲟鱼子酱和达氏鳇鱼子酱,出口量分别约为13 吨和9 吨,分别约占同期我国鱼子酱出口总量的15%和10%。2006 年-2011 年间我国主要鲟鱼品种鱼子酱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6 年-2011 年我国主要鲟鱼品种鱼子酱出口量(吨)
国内外鱼子酱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世界前三大鱼子酱品种西伯利亚鲟、匙吻鲟和高首鲟均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我国主要的鱼子酱出口品种史氏鲟、杂交鲟和达氏鳇均为黑龙江流域的特有品种,6 年间的出口量基本等同于世界该种鱼子酱的同期总出口量。差异化的产品结构使得我国的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4)行业利润与产品价格水平
近年来鱼子酱市场良好的供需形势使得国际市场上鱼子酱的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0 年鱼子酱的平均出口价约为240.59 美元/千克,到2008 年鱼子酱的平均出口价已上升至约726.62 美元/千克,价格较2000 年增长了200%。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鱼子酱价格回落至约621.42 美元/千克。2010 年鱼子酱出口价格又有所回升,但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 年欧洲市场的鱼子酱价格略有下降、而美国和亚洲市场价格维持稳定。随着人工养殖鱼子酱产量的增长,2012 年以来世界鱼子酱产品的贸易价格处于稳中略降的状态。近年来世界鱼子酱平均出口价格情况如下图所示:
世界鱼子酱平均出口售价情况(美元/千克)
由于养殖成本相对稳定,随着鱼子酱价格的不断上涨,2008 年以前行业利润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 年的欧债危机使得鱼子酱的出口价格有所波动,但良好的供需形势使其依旧维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行业利润率也因此随经济周期变换保持在相对高位小幅波动。就行业横向对比来看,国外的鲟鱼养殖企业较多的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该模式对利用电力进行水循环处理等设施的需求较大,鱼子酱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我国由于水资源丰富,鲟鱼养殖企业更多的利用自然资源养殖,鱼子酱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行业利润率普遍高于国外竞争对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