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影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因素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2016/6/26 10:46:2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经历了过去多年的投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我国经济‚L走势形成以及未来转型预期,目前整个建筑行业基本也步入了一个稳健、低速增长的阶段。GDP同比呈L型走势(%)一、影响建筑行业低速发展因素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2在经历了过去多年的投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我国经济‚L走势形成以及未来转型预期,目前整个建筑行业基本也步入了一个稳健、低速增长的阶段。
GDP同比呈L型走势(%)
一、影响建筑行业低速发展因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
2016年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13.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0%,增速比1-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与2015年同期比,增速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民间投资下降更快,同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23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2%,增速比1-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注: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个百分点。
固定投资完成额增速下行(万亿元)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亿元)
2、建筑行业整体增速下行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下行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整体各项指标明显也处于下行趋势。
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下行,并有企稳(亿元)
建筑企业总收入增速下行(亿元)
建筑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下行(亿元)
3、人口红利消退及城市化率即将放缓
与日本在上世纪80-90年代所经历的状况相似,中国在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见顶开始回落之际,也开始经历了经济减速的过程。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同时却也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并影响到制造业和出口行业的竞争力。
2014年中国人口结构
2015年我国工作人口占比进入拐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0%。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75%左右。而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当城市化水平达到饱和值的50%时,城市化速度达到极限,并且以此为分界点,此前加速此后减速。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0%
城市化水平达到60%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时候,增速放缓
二、建筑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去库存背景下,房建与基建子行业投资增速底部企稳
在我国政府去库存和稳增长的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基建等分行业出现了企稳并且出现向上的趋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底部企稳(亿元)
房建行业投资底部企稳(亿元)
交运行业投资增速底部企稳(亿元)
铁路公路等子行业投资底部企稳(亿元)
2、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及地下管廊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提振专业建筑市场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方式,近两年相关政策扶持不断加码;且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投资对拉动经济的作用愈加显著,海绵城市作为重要的基础建设投资,有望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抓手之一,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住建部的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成本大概在1.6-1.8亿元/平方公里。依据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至少需要达到2万亿。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工作全面开展。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一共16个城市入选。 现已有多个城市申报2016年‚ 海绵城市国家试点,且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并启动数千个项目。16年5月,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等14个城市入选第二批试点。
地下综合管廊:2014年,国务院曾出台文件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提出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保障城市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地下综合管廊示意图
2015年7月,住建部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10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年内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 地下城市管廊建设,将直接拉动相关投资和经济增长。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假设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亿元,就是1万亿投资。
3、区域规划的兴起,对区域建筑市场有提振作用
首先,是国际级新区的建立。自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至今,国务院共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其中11个是2014年以来获批的,批复速度加快,其中2014年和2015年分别批复了5个,2016年至今已批复1个。而1992年至2013年的22年间,一共批复了6个。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以及长春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数华东和西南地区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还有至少9个城市有意向打造国家级新区,分别是:武汉长江新区、江西昌九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南宁五象新区、合肥滨湖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沈阳沈抚新区、济南黄河新区、襄阳东津新区。
我国已批复的17个国家级新区分布情况
这些国家级新区规划的实施直接拉动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根据统计,已经批准的17个国家级新区面积达到22519平方公里;而拟申报的国家级新区面积达到了29349平方公里。
各国家级新区面积明细
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以上的投资。因此,简单测算,已经批复的和意向中的国家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就达到8万亿元左右。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乘数效应,未来将带动几十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进一步提振区域的建筑市场。
其次,是京津冀一体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和安阳,涉及到京津和河北地区12个地级市,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1750万。
最后,是长江经济带。2015年6月30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依托长江经济带现有合规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示范开发区。 2016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公布《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11个省市辖下的33个开发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4、“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内需求回落国外补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
从国际范围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的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内区域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新疆、陕西、甘肃等13省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覆盖上海、福建、广东等5省市,“一带一路”一共覆盖18省市。 随着丝路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规划逐步落地,有利于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区域示意图
三、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1、航空机场
根据5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较大提升,国产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机队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
机场投资增速增长迅猛(亿元)
2、轨道交通
截止2015年底,中国已有39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将‚芜湖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年)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芜湖成为全国轨道交通第40城,预计2016年9月份开工建设。相关行业人士表示,未来5年内,每年或将新批1-2个符合国家地铁建设标准的城市,洛阳、保定、唐山、银川、海口、西宁、襄阳、珠海的轨道交通规划都有望获批。预计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左右。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之后的中国轨道交通市场依然是高峰在望。 随着稳增长的需求增加,发改委联合交通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已批复轨交项目的开工,根据测算,未来3年轨交建设投资将进入爆发增长期,2016-20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以上,其中2017年轨道交通投资增速高达70%以上。
城轨投资未来三年投资复合增速将达40%以上(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