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7/17 11:00:1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分析201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931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到21996元,同比增长7.4%,超过GDP增速,为居民消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201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931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到21996元,同比增长7.4%,超过GDP增速,为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支出增长提供了事实上的基础。
2011-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1-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
经济新常态下,海外市场需求疲弱、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压力巨大,产业升级转型投资乏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中,消费成为目前最为关键的环节。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与美国存在差距。
2011-2015年中美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对比
2015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余额为93.95万亿,住户部门消费信贷余额为18.95万亿元,占比20.17%,比1月份提升了1.41个百分点,增长迅速。
2015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住户部门消费信贷情况
房贷是我国居民消费信贷的最大组成部分,车贷也占有一定比例,但随着居民消费金融观念的变化,信用卡、尤其是其他普惠类消费贷款比例将逐渐增大;预计到2017年,信用卡信贷余额占比将达到16.0%,其他消费贷款占比达到12%。
中国居民消费信贷结构变化趋势
支付等相关基础设施趋近完善,电商迅速发展,使用人数及交易规模急速上升,消费金融在互联网带动下适用人群更为广泛,适用场景逐渐增加。
2011-2015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及网购使用率
2011-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
中国居民消费信贷结构中,信用卡贷款余额是除房贷外的第二大构成,占总额的15%以上;2015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持续上升同时,在用发卡数量却出现七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为4.32亿张,较上年末下降5.05%,但信用卡的信贷规模仍继续增长,授信使用率持续上升;信用卡分期费率一般为0.6%-0.75%左右,12期分期实际年化利率为13.29%-16.62%。
2014-2015年累计发卡量TOP10银行
除了信用卡业务之外,银行系以直接开展信贷业务或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参与消费金融,优质的融资渠道和完善的风控体系是银行发展消费金融的核心优势。
随着消费金融的参与机构不断增多及人群的扩大,2015年Q3,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不良率达到2.85%,虽然仍然低于日本及欧洲的不良率,但仍然值得警惕。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不良率
二、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消费金融将在产品、服务及风险管理方面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具有面向广大“草根”、小额、分散、无担保无抵押等特性,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白条、花呗等消费金融产品是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消费金融产品互联网在传统基础上新生;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线下经济的渗透,未来所有的数据都将是可数据化、可被记录的,互联网将为消费金融补全征信信息,全面提升各类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互联网凭借各种创新将拓宽了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广度和宽度,提升服务效率,如线上审核、实时在线审批等服务有效替身了服务质量。
2、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密不可分,要求消费金融产品不断从行业和用户进行垂直划分,最终带来消费金融产品的行业垂直化与用户层级的垂直化。
3、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有普惠性。各类消费金融服务不再是都市白领的独享,许多中低端用户群里更喜欢也更倾向于这类服务,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群体。从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分类,也可以衍生出许多细分市场,包括:3C、租房、二手车、装修、婚庆、旅行、教育、农业、等等。
4、场景创造需求,控制流量端口才可能有成长空间。现在许多电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都是依托于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面向自营商品及开放电商平台用户的商品,提供分期购物及小额消费贷款服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与京东,由于电商在互联网金融、网络零售、用户大数据等领域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具有绝对优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