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
2016/9/7 11:05:1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有利因素农资流通行业是连接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随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粮食安全的趋于严峻、下游需求领域的扩张以及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发1、有利因素
农资流通行业是连接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稳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随着我国农资流通行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粮食安全的趋于严峻、下游需求领域的扩张以及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化肥等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受到淡储贴息、农资综合补贴、新网工程、专项财政资金等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提出要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实现做大做强,努力构建畅通高效、诚信安全、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的农资流通体系。这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提高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方面,国家也多次出台政策,提出要鼓励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这对提高农资流通效率、减少流通层级、扩大农资销量有重大作用。
(2)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化肥需求有保障
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2014 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 6.07 亿吨,实现了“十一连增”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粮食刚性需求巨大且增长迅速,导致我国粮食供需关系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然而,据统计,2014 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至 87%。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将长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对提高粮食单产及总产均有较大的贡献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化肥作为基础肥料,存在刚性需求,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仍将持续发挥作用,这对化肥的需求构成了有力保障。
(3)下游需求领域扩大
近年来,我国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果蔬等经济作物(包括蔬菜、油料、棉花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10-2014 年我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情况
自 2010 年以来,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稳步上涨态势,由于经济作物单位种植面积对化肥的需求量高于粮食作物 60%,因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将对化肥的消费需求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4)惠农政策力度大,农户购买力提高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实行力度较大的惠农政策。2006 年,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的补贴政策基础上,国家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根据“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农药、农膜等)实行直接补贴制度,从而形成了针对农户的“四项补贴”政策。
2006-2014 年农业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占比情况
自 2006 年实行农资综合补贴以来,农资综合补贴占“四项补贴”的比重逐年稳步上涨,2014 年我国农资综合补贴金额达到 1077.15 亿元,占“四项补贴”的比重达到 61.6%。
(5)关税政策的逐步放松
为保障国内农资消费旺季时化肥供应,国家长期以来都对部分化肥品种实施进口总量配额关税政策及淡旺季出口差别关税政策。据统计,2014 年我国累计出口矿物肥料及化肥 2,904 万吨,同比增长 52.8%,总出口金额 5,477,037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1.9%;2015 年我国累计出口矿物肥料及化肥 3,450 万吨,同比增长 19.0%,总出口金额 6,700,564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
(6)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逐年稳步上涨,200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2,253.4 元,而 2014 年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488.9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1.61%。农民收入水平的逐年增加将成为化肥等农资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2014 年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2、不利因素
(1)经营理念落后,陷入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
大多数农资流通企业经营理念落后,重产品经营,轻农技服务,品牌意识和客户忠诚度不强。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内多数企业陷入了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不仅行业毛利率偏低,更有少数企业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及利益,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
(2)传统模式下经营风险大,复合型人才紧缺
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多级分销的传统流通模式,配送成本高、效率低且农技服务不足,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在与上游议价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被动承担上游成本上升的风险。另外,在传统模式下的农资流通企业偏重于产品买卖,业务形态的单一导致人才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这样的农资流通企业中既难以涌现视野开阔、敢于创新经营模式的高级管理人才,也难以培育精通农业科技、营销渠道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种人才的紧缺又制约了传统农资流通企业转型的决心和进程。
(3)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弱
市场化改革催生了多种形态的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农资流通行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一个庞大的农资经营网络。但是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的状况。同时,农资流通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占用量大。除了少数优秀企业能够凭借良好的信用条件获得银行融资,能基本满足资金需求外,行业内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2020 年前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我国化肥及农药施用量水平均大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过量施用及盲目施用问题严重,且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此外,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已达到 40% 24 。为了推进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2015年国家提出了 2020 年前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未来将通过精准施用以及其他肥料替代等方式,降低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量,提升施用效果。这将对化肥及农药的需求扩大造成不利影响。流通领域的竞争将因此更加趋于激烈。
(5)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流通成本上升
近年来,国家对于化肥运费、电价、气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逐步减轻优惠力度。甚至取消优惠。运费方面,自 2015 年 2 月 1 日起,农用化肥运费由执行 2 号运价调整为执行 4 号运价,1 千公里涨价 25.2 元;电价方面,自 2015年 4 月 20 日起,全国各地启动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的进程,化肥生产电价优惠幅度小的地方,直接取消优惠;优惠幅度大的地方分步取消,2016 年 4 月 20日起,全国不再保留化肥生产优惠电价;用气方面,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起,化肥用气不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在现行存量气价格基础上适当提高,提价幅度最高不超过每千立方米 200 元;税费方面,自 2015 年 9 月 1 日起,对纳税人销售和进口的化肥,统一按 13%税率征收增值税,原有的增值税免税和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停止执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