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燃气表行业发展状况、市场容量、广阔市场前景预测及智能燃气表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016/12/16 10:35: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 、燃气表行业基本情况燃气表作为一种计量仪器,燃气表的产生和发展与燃气的普及及科学技术的 发展密切相关。1815 年英国工程师塞缪尔•克莱奇(Samuel Clegg)发明了水封 的旋转鼓轮式煤燃气表,用于煤气厂输送煤气的计一 、燃气表行业基本情况
燃气表作为一种计量仪器,燃气表的产生和发展与燃气的普及及科学技术的 发展密切相关。1815 年英国工程师塞缪尔•克莱奇(Samuel Clegg)发明了水封 的旋转鼓轮式煤燃气表,用于煤气厂输送煤气的计量;1833 年英国的詹姆斯•博 格达斯(Iimas Pocadas)发明了膜式结构的家用煤燃气表,经过对其不断改进, 发展为现在普遍使用的家用膜式燃气表。
膜式燃气表作为机械式的燃气表,功能简单,质量可靠,但问题在于抄表麻烦,依靠人工上门抄表,燃气公司需得投入很多财力人力;同时由于后付费给燃气公司的收款造成了许多不便;而且偷盗燃气也无法真正实现监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燃气表开始出现并 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预付费智能燃气表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IC 卡预付 费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实现了燃气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采用遥读方式读取用户用气量,彻底解决查表收费问题。在美国等国家大部分是采用无线遥读方式,而在欧洲许多国家采用的是有线集中读取方式。近几年日本等国家又发展了通过电话线采集用户消费量,与欧美等国家采取的技术相比,具有遥读和遥控双向功能且方便、准确。
就全球来看,智能化的燃气表一方面解决了抄表扰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燃气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便利,合乎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提高燃气运营单 位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智能化成为全球燃气表市场发展的趋势。
目前,燃气表产品已从当初膜式燃气表发展到如今的由膜式燃气表、IC 卡 智能燃气表、远传燃气表等组成的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燃气表系列产品。
(1)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简介
我国城市燃气发展初期安装的燃气表绝大多数都是膜式燃气表,安装在室内,仅具有计量功能,用户先用气后付费,每月或每季度城市燃气运营商上门抄 表。这给城市燃气运营商的日常管理和收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传统膜式燃气表的上述缺陷不能满足城市公用事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需求,现代公用燃气事业要求燃气表不仅作为城镇燃气运营的终端计量设备,也要成为 实现城市燃气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解决方案。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IC 卡智能燃气表和远传燃气表等燃气终端计量产品逐渐兴起,成功实现了燃气终端计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膜式燃气表。智能燃气表的 大规模应用解决了燃气运营商“抄表难”和“收费难”的问题,提高了燃气运营商的 运营管理水平。
IC 卡智能燃气表和远传燃气表等智能燃气表均以传统膜式燃气表为计量基表,在基表的基础上加装智能装置,实现了燃气计量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便捷性,将成为城市燃气计量的主流产品。目前,欧洲、日本和美国已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超声波燃气表,以其无可动部件、精度准确、反应灵敏、数字化程度高等优势,将很有可能代替传统膜式燃气表作为下一代城市燃气计量仪表,具备较好的潜在 发展机会。
二、智能燃气表市场需求情况
燃气表的市场需求与天然气的市场容量、管网建设、城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的发展驱动力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1)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
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 发布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状况》,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15 年煤炭 消费占比 64%,石油消费占比 18.1%,天然气消费占比 5.9%。“重煤轻气”的能源结构导致了雾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大力推广天然气,对于达成节 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巨大的意义。
为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 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 2015 年,我国城 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到 2.5 亿,约占总人口的 18%。同年,住建 部发布《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城镇燃气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和政策措施进行了规定,大力促进城镇燃气的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根据新华网的报道,从2000年到2013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高达16.1%。2014年及之后,由于受国际油价下 跌的影响,对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14年天然气消费增速降 至8.6%。2015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932亿立方 米,同比增长5.7%。2016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为9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 %,与2015年同期相比已有显著提高。
虽然由于遭受低油价的冲击、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近几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未来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落实,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天然气消费仍将进入稳步发展通道。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武旭等 人发布的《中国天然气消费量2020年达4千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中国天 然气消费量可达4,0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同时消 费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气供给方面,中国将逐步形成塔里木、长庆、川渝、青海以及沿海等主 要产气区,预计“十三五”期间探明储量年增4,000亿-5,000亿立方米,2020年全国 累计探明储量达到15万亿立方米,产量接近2,100亿立方米。引进国外资源方面,目前中国已经与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等 多个国家签订LNG长贸合同协议,已批准或在建LNG接收站约17座,预计2020 年接收能力近8,000万吨,进口LNG约700亿立方米。
(2)管网建设持续推进为燃气表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天然气管网的铺设是大规模推广天然气的基础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镇燃气技术规范》规定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应设置燃气计量装置,因此, 燃气管道的建设将直接影响燃气表市场需求。
根据《全国城镇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城镇燃 气管道约25万公里,到“十二五”期末,城镇燃气管网总长度达到60万公里。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一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线以及冀 宁线、淮武线为主框架的全国性天然气干线网,截至2016年6月末,全国已经形 成一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天然气基础管网,覆盖全国31个省份,95%以上的 地级市均用上了天然气。“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陕京四线、西气东输四线、中俄东线、新疆和内蒙古煤制气外输管道等多条干线管道,基本建成调度灵活、供应稳定的全国性管网输送体系,从而为天然气的大规 模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近五年全国供气管道长度 如下:
天然气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正在推动天然气的普及,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在加大力度建设完善城市燃气管网,发展管道气用户。近年来城市管网的大力铺设为燃 气表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城镇化为燃气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004 年至 2015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由 54,283 万人增加到 77,116 万人, 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数量大约为 2,000 万人。“十二五”期间,中国进入城镇化与 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新阶段,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 1.23 个百分点,2015 年城镇 化率达到 56.10%。新增城市人口将会产生大量的新增住宅需求,而随着天然气 的普及,城市新增住宅必然会带动燃气表需求量的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2015 年城镇化率如下图: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预计到 2020 年城镇化率将 达到 60%。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将来燃气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我国燃气表的市场容量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 2014 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我国目前共有 约 4.3 亿户家庭。按照城镇人口占比约一半计算,城镇家庭户数约 2 亿户,这意 味着燃气表的市场空间将有 2 亿台。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577-2005《膜式 燃气表》规定:以天然气为介质的燃气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 10 年,以人工燃 气、液化石油气等为介质的燃气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 6 年,需周期性地强制更新替换。因此,不管是从新增用户量来说,还是从存量用户的更新换代来说,燃 气表行业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2011-2015年中国燃气表及IC卡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膜式燃气表向智能燃气表的转换阶段,IC 卡智能燃气表和远传燃气表等智能燃气表凭借其安全性、便捷性、智能性等优点将成为市场 上的主流产品。根据中国计量协会的相关数据,我国 2015 年燃气表的总需求为 3,583 万台左右,其中智能燃气表占比超过 50%。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