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土地流转和农药管理推动农资流通集中度分析
2017/3/14 11:44:5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相关配套政策加速落实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而第一产业发展缓慢滞后;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以及长期以来的耕地政策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地细碎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面临瓶颈;农村非农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农业副1、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相关配套政策加速落实
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而第一产业发展缓慢滞后;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以及长期以来的耕地政策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地细碎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面临瓶颈;农村非农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农业副业化、兼业化的趋势明显,由于近年来的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弱质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加重。可见以人、地为最主要生产要素所呈现出的现状与第一产业发展的矛盾愈发突出,随着国家政策连年推动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发展趋势。
人、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决定我国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4 年 12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指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自此,国家连年聚焦三农问题并持续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2016 年 12 月 14~16 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 2017 年农业工作的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临近,预计未来国家政策将持续聚焦三农以及土地流转。
国家鼓励推动土地流转政策列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土地确权既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土地按规定用途使用。如果不以确权为基础,盲目大规模推行土地流转,则流转的主体很可能因产权不明、用途不清而使农民作为土地流转主体受到侵害,或影响农民不同土地使用类型因流转带来的不同收益,侵害农民财产权利。
国家政策推进土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的顶层设计思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土地确权工作于 2009 年启动,最早以 8 个村为试点探索土地确权在整村推进,2011-2013 年以乡镇为单位在数百个县开展确权试点,2014 年在山东等 3 省推进整省试点,2015 年新增湖南等 9 省(登记面积达到 0.33 亿 hm 2 左右,基本覆盖全国 1/4 的农地),2016年新增河北等 10 省后,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达 22 个,确权工作加速推进;按此前定下的时间表,至 2017 年底省级确权登记颁证将全面完成。另外,为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不明晰、所有权被虚置等问题,全国多个地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革试点。
土地确权有序推进,按2013 中央一号文件计划,至 2017 年底省级确权登记颁证将全面完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可见国家对本轮土地确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而且确权的政策和原则越来越具体、明确。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确定土地对应的权属关系是后续展开其他各项改革的前提。随着土地确权的不断推进,土地呈加速流转趋势。截至 2015 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 4.47 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 33.3%,流转合同签订率达到67.8%;而根据分地区的土地流转推进效果来看,土地流转率一旦超过 30%,流转进程将会加快,因此未来土地流转将会进入一个更快的推进时期。
成都农村土地确权—— 土地流转运作模式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至2015 年底土地流转面积比例高达33.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农资参与主体数量缩减
我国的耕地资源禀赋以及以往的土地制度等因素,形成了长期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导致了农资生产和流通行业非常分散、多级中间商瓜分利润的现状,同时农资品牌众多而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假货泛滥。
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下,农资产业链将面临巨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土地流转引起的农资消费群体的演变。土地流转是土地由分散到集中的一个过程,农资消费群体逐步从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变成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农资消费人群将发生大规模的缩减和集中。截止 2013 年,我国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 317.5 万户;据农业部统计,2016 年全国已有超过 87 万户各类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达到 1.76 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3.4%,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超过 34 万户,平均经营规模达到170 亩左右;至 2015 年 10 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 147.9 万户,入社农户 9997 万户,占农户总数约 40%。
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 2013年以来加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假设未来农资消费群体单位耕地面积达到40亩,对比2003年我国家庭经营规模7.5亩,可以粗略估计未来农资消费人群可降至约原来的 20%;乐观假设农资消费群体单位耕地面积达到 80 亩,农资消费人群可降至约原来的 10%。农资消费群体逐步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组成,是有组织、有规模的农民,无论哪种形式都会使农资使用更趋科学,农资的规模采购成本更低,订单生产和各种种植合作社将改变农民分散经营时作物种植的盲目性和农资购买的被动弱势局面,市场上流通的农资产品和品牌数量将大幅度缩减,进而会沿农资生产流通的整个产业链向上提升集中度。
以农药行业为例,预计未来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数量将进行大幅度缩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可以预见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也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牌,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过去 30 年美国英国 80%的农资流通渠道已经消失,前四家控制了近乎 70%的市场份额,而日本个人购买农资也仅占 20%,其他都是合作社或协会等组织购买,这也是未来中国农资领域发展的趋势。现有的 6-7 万家县级农资经销商和约 60 万家乡镇零售店未来也可能仅有 10-20%能生存下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