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有机硅设备及锂电池专用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7/5/24 10:23:4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因主链以硅氧键(-Si-O-)组成,侧链带有机基团,兼具无机和有机聚合物的双重性能。自 20 世纪40 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有机硅化合物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其应用范围也从军工、国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因主链以硅氧键(-Si-O-)组成,侧链带有机基团,兼具无机和有机聚合物的双重性能。自 20 世纪40 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有机硅化合物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其应用范围也从军工、国防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现代科学文明的“工业味精”。
有机硅产业链主要包括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深加工超等四个部分。甲基氯硅烷是最重要的有机硅单体,是一系列有机硅产品生产的基础;以甲基氯硅烷为主要原料,经过水解合成,形成以 DMC 或 D4 为主的环状中间体,DMC或 D4 开环聚合,可生成不用聚合度的聚有硅氧烷 (初级聚合物);在将聚有机硅氧烷与填料、胶黏剂、催化剂等混配,便可以进一步加工成硅橡胶、硅油等有机硅产品。
有机硅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有机硅行业起步较晚,20 世纪 50 年代初,国内先后建立了研究、试验和小型生产装臵;到 70 年代末开始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推广应用;90 年代,有机硅单体开始大型规模化生产。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纺织产品的大量出口和国内建筑、汽车、电力、医疗等行业对有机硅材料的旺盛需求,我国有机硅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性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报道,2013 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 220 万吨,有机硅产品表现消费量(折合硅氧烷计算)达到 81.2万吨,销售额约 300 亿元,已成为全球有机硅的消费大国。近十年来,国内有机硅消费量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20%,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国内有机硅产量和消费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硅产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数据表明,2008 年我国有机硅人均消费量仅为 0.276 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 1 千克的消费水平。有机硅材料可应用的领域广泛,包括建筑行业、汽车行业和电子工业等。几年来,这些有机硅材料的下游行业持续增长,并预计未来保持增长趋势。随着有机硅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为了有机硅将逐步替代天然橡胶和石油等材料,我国有机硅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锂电池专用设备行业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下游行业的快速的增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锂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动力产能出现不足。同时,国产设备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在此背景下,国内锂电池专用设备行业需求旺盛。根据统计,2015 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需求超过120 亿元,国内生产设备产值为 83.5 亿元,占比接近 70%。未来国内锂电池设备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高精度、全自动化的锂电设备将生产出锂电池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从而能够保证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未来锂电池专用设备的发展方向。锂电池市场规模飞速增长,据统计,2000 年之前 10 年的锂电池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70.8%,之后 10 年为 27.1%。经过20 多年的发展,锂电池成为仅次于铅酸电池的第二大二次电池产品。由于锂电池具有性价比高、绿色环保的优点,预计到 2023 年左右,锂电池将成为市场用量最大的二次电池产品。
2010- -202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万kWh)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锂电池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交通和储能领域等。电池按工作性质可以分类两大类: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是指不可循环使用的电池,如碱锰电池、锌锰电池等;二次电池是指可以多次充电、循环使用的电池。锂电池就是二次电池的一种。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比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绿色环保、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极片制作、电池单元(电芯)制作和电池组装三个工段。锂电池极片制作工艺包括电极浆料制备、电极浆料涂布、辊压、分切、极耳焊接等工序‘锂电池电芯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入壳封装、注入电解液、抽真空并封装等;电池组装工艺主要包括化成、分容、组装、测试等。
锂电池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锂电池设备行业壁垒较低,下游行业发展迅速,导致国内锂电设备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大量中小企业无法承担高额研发费用,只能生产低端设备。市场对锂电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锂电设备与国外先进设备在自动化水平上有一定的差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