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概况分析
2017/5/24 10: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我国医疗服务情况医疗服务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1)我国医疗服务情况
医疗服务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防疫、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提供药品、医疗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业务。
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医疗服务市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我国诊疗人数与入院人数持续增长
随着居民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与入院人数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全国卫生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93亿次,较2005年的40.97亿次增长了87.77%;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达30.84亿次,较2009年增长了122.40%。诊疗人数的快速增加表明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强,并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差距较大,造成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也多集中在城市。同时,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诊疗方面也承担着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43.42亿,占据整体最大比例。
2007-2015年各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二级、三级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我国二级以上医院诊疗人次达到26.70亿次,占全部卫生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的比例为33.48%,三级医院诊疗人次由2005年的3.97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4.98亿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例达48.57%2。近年来,二级医院诊疗人次的比例约在40%左右,三级医院诊疗人次所占比例也增长到40%以上。
在诊疗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国住院人数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入院人数达到21,053万人,较2005年的7,184万人增长了193.05%,其中医院入院人数达16,087万人,较2005年的5,108万人增长214.94%1。
2007-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在入院人数中,三级医院入院人数近年来增幅明显。二级以上医院入院人数占各类医院入院人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74.5%变为2015年的86.72%,而三级医院入院人数比例从2006年的29.0%增长到2015年的42.45%2,二级以上医院在接受病人入院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②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相关的社会保障不断提高,我国卫生总费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98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143.23亿元,201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40,974.64亿元,198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286.08倍。2007年至2015年期间,全国卫生总费用复合增长率为17.12%,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2007-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但是,我国卫生费用支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1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占GDP的6.05%2,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8%至10%的支出比,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值也在6%左右。2012年美国卫生费用支出占到GDP的比重达到13.6%,法国、德国、加拿大、丹麦等发达经济体的卫生费用支出占GDP也均超过10%,2012年日本卫生费用占GDP达到10.3%,而同期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2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在未来将不断提高。
③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加大
卫生总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如卫生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等。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指城乡居民用自己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支付的现金。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逐年增长,且在卫生费用中的比重也在增大,政府卫生支出在我国卫生总费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政府卫生费用支出从2007年的2,581.5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2,475.28亿元1,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02年的15.69%增长到2015年的30.45%。
2007-2015年中国政府财政卫生事业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我国社会卫生支出约为16,506.71亿元,占卫生费用总支出比重为40.29%,自2006年以来该比重保持在35%左右。2015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为11,992.6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支出比重为29.27%2。
④个人卫生支出持续增长
我国个人卫生支出费用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00年该项支出总额为2,705.2亿元,2015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总额达11,992.65亿元,增长了3.43倍。
(2)我国医疗机构情况
目前,我国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政府负责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采购,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公立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及就医环境都比较好,一般都是当地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中心。
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2015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91.23万个发展到98.35万个,增长了7.80%,其中医院数量从2007年的1.99万个增长到2015年的2.76万个,增长了38.69%。2015年末我国共有医院27,587家,其中有16,318家(占比59.15%)建于2000年及以前,有9,902家医院建于1980年及以前。
2007-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3)医疗卫生机构分类
医疗卫生机构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急救站等。
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形式,按其业务性质可以划分为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院。到2015年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占我国医院总数的96.86%1,我国拥有综合医院17,430家,占医院总数的63.18%,专科医院6,023家,占医院总数的21.38%,中医院3,267家,占医院总数的11.84%,各类型医院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在医院中的比例逐渐提高,而中医院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各类型医院的数量如下图所示:
2007-2015年中国医院按专业分类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显示,我国医院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医院建设发展较快,但相对于医疗服务市场迅速发展而言,我国医院卫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医院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医院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居民就诊多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大医院出现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紧缺的现象。同时,由于在医疗设备、医疗检查等环节的管理与对接存在严重浪费,使本来就紧缺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而另外少部分医疗资源分布在小医院,医院医疗设备、床位等相对较少。
第二、老旧医院的规划设计不合理。老旧医院在早期建设过程中对现代医疗需求考虑不足,在其后的运营过程建筑环境与功能布局逐渐不能满足患者看病就医的需要,表现为规划不合理、建筑陈旧、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用地紧张、建筑密度高等诸多问题,因此,老旧医院改扩建迫在眉睫。
第三、老旧医院不能满足医学及医院管理的需要。我国大部分医院建于上个世纪,这些医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与医院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医院的工作效率。进入21世纪以来,医院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虽然,2001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建成的医院占医院总量的比例高达48.85%1,但仍然无法满足患者看病就医的需要。由于我国医院建成年代久远,所以,我国医院必然面对改扩建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