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行业变动趋势及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017/5/24 10: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供给方面,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0%-98%之间,行业从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由于早期的医药投资较为无序,造成医药企业数量繁多,仿制为主,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而在生物制药、基因药物领域,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物、靶向供给方面,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0%-98%之间,行业从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由于早期的医药投资较为无序,造成医药企业数量繁多,仿制为主,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而在生物制药、基因药物领域,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物、靶向性药物等高端市场,投入较少,供给不足。工信部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药创新能力,抓住一批临床用量大的产品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通用名药物新产品开发,通过兼并重组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2003-2015医药制造业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医药工业产销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需求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老龄化人数比重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医药支付体系的健全、居民支付能力提高以及健康意识增强,我国医药需求快速增长。据卫计委统计,2005 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为40.97 亿人次,至2015 年增加至76.99 亿人次,复合增长率达到6.66%。
2005-2015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据数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利润率基本徘徊在8%-9%之间。2006 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医药行业进行了规范,对企业当年收益产生影响,利润率也降至近年最低点8%。2007 年之后,在深入开展医药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背景下,医药工业运行逐渐规范。此外,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以及居民就诊率的增加,医药工业利润率企稳回升,2010年达到最高点11.67%。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改委出台多项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各省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陆续实行以省为单位的招投标政策,极大的降低了药品价格。另一方面,原辅料、能源、人工成本的上升挤压了医药行业的盈利空间。2010 年之后,医药工业利润率水平呈下降趋势。
随着医改的继续深入,医保控药的开展,以及专利药集中到期后,价格相对较低的通用名药物的广泛使用,医药工业的利润率水平将继续保持平稳或略呈下降的趋势。
2005-2015 医药工业利润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尽管医药工业利润率呈波动趋势,但随着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相应增长。据数据统计,2005 年,我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为353 亿元,到2015 年已激增至2,749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2.7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深入、医保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专利药集中到期后进入通用名药物市场,医药工业利润规模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005-15 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健康意识增加以及社保体系的逐步健全,全社会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推动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 年,我国超65 岁的人口为10,055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7.69%,到2015 年,超过65 岁的人口上升至14,386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47%。老龄化群体因更易患有各类急慢性疾病通常具有更高的医药需求,随着老龄化人口比重上升,对医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就诊率相应增长。据卫计委统计,2003 年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3.8‰,到2011 年上升至148.4‰,居民就诊率的提高增加了医药需求。
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社会对医疗卫生的购买支出大幅度增长。据卫计委统计,2006-2015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从9,843.34 亿元激增至40,974.64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17%。持续增长的卫生支出促进医药市场增长。
2006-2015 我国卫生费用支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科技部印发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防、诊、治的基础研究和监测系统的建立被列为发展重点。工信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提高创新药物的科技内涵和质量水平。在重大疾病和多发性疾病领域,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新药开发。抓住一批临床用量大的产品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通用名药新产品开发。
在重点疾病领域具有创新发展优势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3)提高药品质量的措施将提升行业竞争力
2011 年,CFDA 公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强制药品生产企业在既定的时限前进行升级改造,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将禁止药品生产,藉此改善药品生产环境,提高药品安全。2013 年起,CFDA 分批次推行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旨在通过参数比较,提升我国药品尤其是仿制药质量,提高我国制药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随着新版GMP 执行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稳步开展,我国制药工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竞争重心将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4)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数量繁多,但规模相对较小,且以仿制为主,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国务院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行政审批、支付手段、财税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支持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旨在通过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医药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随着行业整合的深入,医药行业将进一步良性发展。
2、不利因素
1)药品的价格下降
近年来,药品价格高企饱受用药患者诟病。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售指导价格。随后,发改委、卫生部、人社部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合理调整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科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价格。2010 年至今,发改委先后几次分批调低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医疗机构实行以省为单位的招投标亦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药品价格对医药工业造成了不良影响。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医药工业利润被大幅挤压,部分规格的药品因为无利可图而被停止生产。
2)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弱
企业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高素质人才不足、创新体系及激励机制不健全、重原料药轻制剂、重药品轻药包材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仅266.9 亿元,占相应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1.30%。
医疗与健康关系着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疾病防治、健康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纷纷加大了医学科研投入经费,但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研发投入水平低,多数企业无法完成高端、前沿医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影响了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和我国医药工业的竞争能力。工信部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多数企业以生产广普的仿制药为主,较低的生产规模、较高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和为数众多的企业数量导致医药生产企业间的价格竞争激烈,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国务院及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药行业内的兼并重组行为,力争到2015 年,前100 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前20 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实现基本药物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