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经营状况及特征分析
2017/7/24 11:15: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行业特有经营模式(1)电影院线发行中国电影产业的电影发行放映原是按照统一计划按行政区域、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发行放映模式。2001 年开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下发《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正式拉开1、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1)电影院线发行
中国电影产业的电影发行放映原是按照统一计划按行政区域、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发行放映模式。2001 年开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下发《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正式拉开院线制改革大幕,中国电影发行开始采用院线制发行模式,由此开始,电影院线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目前的电影产业政策,发行公司必须与院线公司就影片的放映业务达成合作,由院线公司负责对其所属的影院就影片放映做出统一安排及管理,电影发行公司不能直接与影院就电影放映签署合作协议。
我国电影目前采用“院线制”的发行模式,以核心影院为依托,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截至 2015 年末,中国共有 48 条城市院线,直接影响着绝大多数影院终端渠道。
(2)电影票房分成
在经济利益的分配方面,中国电影产业主要采用票房分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影院处于票房分账的最前端,在向观众提供放映服务时取得票房收入,定期或者在影片落片时按照与院线公司约定的分账比例向院线支付票房分账款;院线取得分账款后,再根据与发行方或制片方事先约定的分账比例支付票房分账款。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国产分账影片,影院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超过 50%,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43%;对于国产买断影片,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院线公司与影院的分账比例;对于进口分账影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及华夏电影与国外制片方约定分账比例。院线、影院行业利润水平的高低与票房分账水平密切相关,而各环节之间具体分账比例的确定主要视供求关系、影片质量、档期和类型等市场因素而定。
2、行业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
(1)行业季节性特征
电影放映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3 月及 9 月为票房淡季,春节档(1 月或 2 月)、暑期档(7 月、8 月)、国庆档(10 月)、贺岁档(12 月)为全年票房旺季。
2014 年月度之间差距较大,3 月最低为 16 亿,7 月最高达 36 亿,差距高达 20 亿元。2014 年春节档、暑期档和贺岁档连续多年形成稳定的票房产出高峰,档期运作已经成熟。2015 年,除 2 月、7 月依然是票房收入的重点月份外,其他时间段,如 3 月、4 月、9 月、11 月等也相较往年同期有较大的涨幅。
从票房增长情况来看,二线城市有着最快的增长速度且总量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三线城市的增长速度尚可,总量也超过了一线城市。
随着院线渠道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银幕数建设快速增长,使得该等城市的观影需求得到满足,未来这些城市或将成为票房增长主战场。
(3)行业周期性特征
电影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目前国内电影人均消费仍然较低,上升空间仍然十分巨大,电影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因此该周期性表现不明显。在 2008 年、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国内较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冲击,电影产业仍然逆势上扬,票房收入分别较前一年增长30%和 43%。
3、行业和上下游关联性
(1)、行业所处产业链位置
电影发行和放映行业的上游是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下游是直接面对观众。我国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影制片、发行商发行、院线发行、影院放映四个环节。
(2)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占比
纵观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院线公司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可谓占据半壁江山。一个影片从最早的制作环节到最终的放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院线的影响。院线排片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影片的票房高低,电影营销手段也需要通过提高影片的排片率才能够直接影响票房成绩。正因为影院直接面对观众,加之中国电影放映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电影院线在中国电影产业链中有较大的话语权。院线和影院的话语权直接体现在对影片票房收入的分账比例中,从目前中国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国产影片还是进口影片,院线和影院都会拿走 50%以上的票房分账(不考虑税收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