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趋势分析
2018/1/3 13:56:5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国农业规模化经营野蛮生长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 4.71 亿亩,占家庭联产承包的耕地比例达到近 36%。从流转方式来看,存在转包、转让、合作、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态。现存的主要的土地流转方式 - 定义 特征 优点1、国农业规模化经营野蛮生长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 4.71 亿亩,占家庭联产承包的耕地比例达到近 36%。从流转方式来看,存在转包、转让、合作、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态。
现存的主要的土地流转方式
-定义特征优点缺点转包承包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本集体组织内其他承包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发生变化,流转发生在统一集体组织内利于村内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流转范围局限转让承包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期内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第三方土地承包权发生变化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农户获得一次性收益;流转受让方受限制合作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流转发生在统一集体组织内,股份合作经营引入了股权制度,充分激发了土地的金融属性,有利于土地资源配置流转范围限制互换承包方之间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交换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权发生变化,流转发生在统一集体经济组织内操作简单,利于生产难以协调出租承包农户将所承包的土地全部或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土地承包权不发生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并享有土地收益契约稳定性较低;土地承包期限受限制入股承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土地承包权不发生变化,股份合作经营无需在一个集体组织内部进行入股,扩大了农户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风险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支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目前的土地流转现状来看,转让占据了将近半数,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依然限制在同一的集体组织内部。同时股份合作或入股方式总体占比只有 10%,土地流转模式上限制于较为收租模式。经营权抵押股份的方式有利于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获得产业增值收益。
转让和出租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土地流转的用途来看,相当部分的耕地流转之后已经不再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了,2016年来看,有 2.08 亿亩土地用于非粮作物的种植,占比达到 43.47%,这也反映了当前耕地流转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已经流转的土地用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伴随着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进,我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总量达到 280 万个;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总数超过1270 万人,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
其中,我国已有各类家庭农场 87.7 万家,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其中,经农业部门认定的达到 41.4 万户,平均每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经营耕地 170 多亩。据农业部对全国3000 多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的典型监测,家庭农场的年均纯收入达到 25 万元左右,劳均纯收入近 8 万元,高于普通农户收入。
农民合作社达到 179.4 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44.4%。其中,国家示范社达 8000家、县级以上各级示范社达 13.5 万家、联合社 7200 多家。合作社内涵式发展迅猛,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8 万多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7 万多家合作社注册商标,4 万多家合作社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两万多家合作社创办加工实体,两万多家合作社开设社区直销店开展“农社对接”。
我国农业合作社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 38 万个,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六成,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 2/3 以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以订单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户 1 亿多户,户均年增收 3000 多元。其中各类龙头企业达到 12.9万家,销售收入 9 万多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 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 2/3 以上,涌现出了中粮、新希望、温氏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2、地经营市场利润空间高达数千亿
随着我国耕地确权的不断推进,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的面积持续增加,2016 年来看,我国拥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的面积达到 13.64 亿亩。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的面积(亿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 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来看,在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处于微利及亏损状态,在不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稻谷盈利最高,单亩盈利可达到 363.9 元,玉米最低,只有 104.6 元。除此之外,各粮食作物还有粮食直补、地力保护补贴、良种补贴等,合计在 100-200 元不等,不同区域也不一样。考虑补贴之后,不考虑土地成本,稻谷建构 400-500 元/亩的利润,小麦有 300-400 元/亩的利润,而玉米和大豆约有 200-300元/亩的利润。
2015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效益情况(元/ 亩)
-平均单产总收益总成本不考虑土地的总成本净利润不考虑土地成本的净利润稻谷485.751343.771201.81979.87141.96363.9小麦420.791001.71984.3784.6217.41217.1玉米488.81949.541083.72844.94-134.18104.6大豆138.35559.62674.71416.97-115.09142.7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再考虑到,规模化经营当前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主要体现在更低的人工成本、更低的生产资料投入),且一般还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销售价格。从2016 年 7-8 月份山东玉米规模化种植的调研情况来看,其生产成本(不含土地成本)约627 元/亩,而山东地区的玉米平均种植成本约 673 元/亩。
正常来看,通过规模化的经营带来的成本节约、增收和补贴增加,种植环节可带来效益增加约 100-200 元/亩,则规模化经营稻谷利润则在 500-700 元/亩的利润,小麦有 400-600元/亩的利润,而玉米和大豆约有 300-500 元/亩的利润。在我国东北地区多一年一季,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一年两熟,海南、广东等少数地区一年三熟,简单测算,一亩地可产生种植利润 800-1200 元。这其中的利润将在拥有承包权的农户和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公司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我们的研究,进行土地全程托管服务,可获得 100 元以上的每亩利润,而进行土地流转的集中经营,则每亩可获得 200 元以上的每亩利润。由此测算,按照 13.64 亿亩的面积来计算,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市场利润空间将有 1300-2600 亿元,市场空间极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