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摩擦倒逼中国强“芯”健体
2018/4/10 10:12:07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每年最大宗的进口产品,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而是芯片!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科“我国每年最大宗的进口产品,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而是芯片!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今年全国两会最后一次委员通道上,以一组数据道出了我国目前的“缺芯”之痛。而最近火药味儿很浓的中美贸易摩擦,又将芯片推向了风口浪尖,“中国不能再‘缺芯少魂’”成为业内人士发自肺腑的呼声。
(图片来源:互联网)芯片之所以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的产品需求达到1.40万亿元。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经替代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商务部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15%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苹果、英特尔、高通、美光和博通这些美国企业巨头更是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但这仅占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的3.8%。
有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中,如果美方所作所为引起我国在芯片行业对其报复,那么这一美国对华出口最多的行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当然,这取决于中国能从本国或其它国家找到替代品。虽然从这样的分析中看我国似乎是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但依然掩盖不住我国芯片长期依赖进口之痛。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中国贸易报》采访时表示,我国芯片一直依赖进口的原因,除了与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相对较晚有关外,也与半导体设备行业门槛高,当前正处于寡头垄断局面有关。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各方面种种限制,导致出现高端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给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迈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阻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芯片就是很多高技术产业的粮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欧美、日本、韩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基本把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华垄断的态势,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投入,则到了改革开放后很多年才跟上,这为我国高技术领域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在芯片领域,“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更多的是赶,还没到超的阶段。”白明说。
“这次贸易摩擦不但有利于刺激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相关国内企业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国际经贸规则,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宋清辉表示,目前,中国的芯片行业面临着三大机遇:一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芯片行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二是芯片国产化需求迫切;三是国家重点扶植芯片产业。与此同时,我国芯片行业也在遭遇巨大的挑战,芯片人才缺口十分严重。长期以来,中国芯片企业在发展动作上,海外并购频繁,凸显我国相关行业求发展的强烈愿望。“我认为企业通过国际并购等手段,获取相应的技术无可厚非。但是,只有逐步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芯片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领域。美国心态可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来形容。”白明说,美国在对华出口芯片的问题上一直是矛盾的,一方面美国希望出口大量芯片到中国,与韩、日等国争夺市场,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在芯片领域取得大的突破,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中国。因此,让美国企业的芯片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如果美国芯片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下游厂商而言,扩大了他们的选择范围,但由于美国对高端芯片的限制,使中国相关产业只能在狭小的、局部的空间进行发展;对于上游厂商而言,会使其更加重视发展,加大创新和投入力度。
中国还处于迈向制造强国的起步阶段,要埋头苦干更要开放包容。TCL的李东生在两会期间曾说,中国芯片产业应与世界深度融合,比如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沿线国家的创新合作,TCL就准备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以色列等国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合作。
白明也对此持相同看法,他表示,芯片相关产业要想取得大的突破,最好的方法便是中美双方联手共同研发、制造,实现双方共赢、利益共享的目标。(记者 张凡)
转自:中国贸易报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