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价、洗牌、混战三大关键词贯穿全年 共享出行领域酝酿新变局新机遇
2020/1/4 10:12:06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共享出行人数已超过284亿人次,共享出行的交易额达到了2478亿元,同比增长23.3%。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共享出行人数已超过284亿人次,共享出行的交易额达到了2478亿元,同比增长23.3%。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合乘与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方式成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等传统出行方式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多层次的城市出行体系。
回顾2019年共享出行领域发展轨迹,涨价、洗牌、混战三大关键词贯穿全年。在经历了市场的考验和资本的洗礼后,共享单车企业间的竞争更趋理性,停止了烧钱补贴,开始涨价谋利;共享汽车企业出现分化,掀起了洗牌潮;网约车出行平台则呈现出群雄并起之势,竞争愈发激烈。共享出行领域的变局正在酝酿中。
共享单车回归理性
涨价是共享单车行业这一年发展的关键词。据中国商报记者梳理统计,2019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上调价格,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
据了解,涨价潮是从小蓝单车开始的,2019年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30分钟1元更改为15分钟1元,每超15分钟增加0.5元。2019年4月15日起,哈啰单车在北京地区实行新的计费规则,每骑行15分钟即收费1元。8月9日起,广州地区哈啰单车计费规则由之前的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
被美团收至麾下的摩拜单车(即美团单车)2019年也多次调价。4月,摩拜单车在北京起步价调整为15分钟1元,每超15分钟增加0.5元;7月,摩拜单车在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将起步价从1元涨至1.5元;10月,摩拜单车在北京起步价调整为1.5元,起步时长为30分钟。滴滴出行旗下青桔单车近日宣布调整计费规则,起步价为1.5元,时长30分钟;超出后,每30分钟收取时长费1.5元。
至此,小蓝单车、摩拜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均进入每30分钟收费1.5元起的骑行时代。
《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19)》显示,相对前两年的大起大落,2019年共享单车发展增速相对平稳,趋于理性,逐步形成哈啰出行、美团、滴滴“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不再是靠烧钱补贴来获得用户,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精细化运营发展上,运营效率决定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精细化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将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还将倒逼企业技术革新,推动共享单车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
共享汽车分化加剧
作为共享出行领域的另一个代表,共享汽车曾经颇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多路玩家高调入局,然而狂热过后,共享汽车在今年迎来了洗牌潮。
2019年以来,多家共享汽车企业爆雷。和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的弊病相同,“烧钱”是共享汽车企业发展初期的一致选择。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共享汽车的盈利模式依然是“押金+消费”。“高押金低消费”的盈利模式难免会使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的问题。
去年年底,国内知名的共享汽车品牌途歌陷入资金困境,数百名用户聚集途歌北京总部索要押金。而今年以来,途歌则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除了依旧退不出押金的老问题外,还出现了官网无法打开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担忧情绪。
此外,其他共享汽车企业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据了解,不少用户在一些投诉平台反映了盼达用车押金难退的情况。有用户提供的盼达用车App退款截图显示,大部分用户的退款到账时间已超过盼达用车此前承诺的15个工作日。
有分析认为,与共享单车相比,汽车分时租赁的运营成本更高,包括车辆购置成本、保险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停车成本与充电桩建设等,这决定了其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而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盈利模式仍需探索。
顺风车战局生变
网约车市场在2019年变得愈发热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顺风车市场的战局变化。整改过后的滴滴顺风车重新“杀”回市场,欲抢回头把交椅,而已升级为出行平台的哈啰出行、嘀嗒出行等新势力也同样对市场虎视眈眈。
2019年11月20日起,滴滴顺风车在哈尔滨、太原、江苏常州、沈阳、江苏南通、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城市分批次陆续上线。但在滴滴顺风车下线的日子里,哈啰出行、嘀嗒出行等新势力迅速扩张挤占顺风车市场。今年2月,哈啰顺风车在全国正式上线,迅速填补春运期间市场空白。嘀嗒出行则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期间收获众多顺风车车主和用户。与此同时,曹操出行、高德地图等平台也在摩拳擦掌,欲在顺风车市场中分一杯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网约车赛道新选手也层出不穷,且都大有来头。例如背靠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的T3出行(一汽、东风、重庆长安联合苏宁、腾讯、阿里推出)和如祺出行(广汽、腾讯、滴滴共同发起)、背靠造车新势力的即客行(威马汽车旗下品牌)和新电出行(新特汽车旗下品牌)等也纷纷杀进市场,混战加剧。
面对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用户群体,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创业团队扎堆其中,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在这场混战中,谁将留下,谁会黯然出局,时间将给出答案。(记者 祖爽)
转自:中国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